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2021年邮票发行监管报告》指出,2021年各级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邮票发行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大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力度,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邮政企业的合法权益。邮政企业加强邮票发行服务质量管理,认真执行邮票发行计划,合理组织邮票印制生产,规范提供邮票销售服务,邮票发行服务质量保持稳定。第三方调查显示,2021年纪特邮票发行服务满意度为83.95分,比2020年提高0.55分。
2021年,邮政企业向社会公告并向国家邮政局报备了2020年发行的28套纪特邮票的实际发行数量。经统计,2020年共发行纪特邮票(含小型张、版式二、版式三)84254.32万枚,总面值119921.131万元;发行小本票、四方连邮票折等其他品种674.93 万本(枚/册),总售价8225.16万元。
2021年,发行纪特邮票29套(纪念邮票15套,特种邮票14套)98枚,小型张3枚,总面值157.2元;发行《辛丑年》小本票1本,售价12元;共发行普通邮票7562.45万枚,总面值9693.12 万元。截至 2021 年年底,全国共有纪特邮票销售网点3520个。
29套纪特邮票中,影写版10套、雕刻版 10 套、胶印版9 套。围绕建党百年邮票创精品要求,历时半年多进行了包括磁性油墨、长短波荧光防伪油墨、日光型变色油墨、3D 立体印刷、建党元素特殊齿孔、变角度隐藏图形变化工艺、亮灯芯片邮票等多种工艺的打样试制,在满足建党百年邮票工艺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常规工艺研究储备的信息和项目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 级)(三)》邮票第一次采用“胶、柔、双雕、双异形齿孔”特殊工艺;《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采用了局部线型网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邮票分别采用了水滴形和五角星形异形齿孔。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在突出邮票设计元素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邮票的防伪性。《五牛图》是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次在宣纸上使用平张胶雕套印的邮票,首次在单张纸邮票上采用模切波浪线形齿孔代替传统圆孔,保留了古画的完整性。《江山如此多娇》小型张邮票运用“多色胶印+4 色雕刻”胶雕套印的方式印制。整枚邮票以雕刻为主,胶印为辅,雕刻幅面达到了中国邮票小型张印制以来最大体量。《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小型张四连张首次使用证券纸,不仅带有“BEIJING 2022”水印,同时带有含中国邮政和 LOGO 的安全线,通过采用场馆实体玻璃制作“冰丝带特种油墨”这一新材料,实现了场馆实体与邮票印制的深度有机融合。
国家邮政局委托第三方开展了纪特邮票发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调查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2021年全国纪特邮票发行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3.95分,与2020年(83.4 分)相比提高了0.55分。其中,设计和印制质量满意度指标得分最高,为86.85分;网点零售服务和网点预约服务满意度两项指标得分分别为86.25分、85.93分;线上购买服务情况满意度得分81.84分。
2021年邮票发行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取得良好效果。存在问题:1.邮票发行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现行《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颁布。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选题、发行、印制、销售、停用等方面不适应新时代邮票发行工作需要,亟待修订和完善。2.邮票发行服务有待提升。一是邮票发行计划、销售服务有待优化。二是纪特邮票发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三是邮政营业场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3.邮票发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4.集邮事业发展不平衡。纪特邮票购买群体分布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购买群体年龄分布不平衡,集邮队伍逐渐老龄化,新增集邮爱好者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集邮事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受当地经济、文化、集邮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差距较为明显。
改进措施:
1.研究修订《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邮票发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监督管理工作重点,针对邮票选题、发行、印制、销售、停用等各环节,在《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修订、完善,为邮票发行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依据。
2.持续提升邮票发行服务水平。开展邮票发行工作专题调研,研究优化邮票发行计划,制订完善应急预案,以更好应对突发情况。准确把握新时代宣传工作特点和规律,通过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提高纪特邮票宣传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邮政营业场所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3.切实强化邮票发行监督管理。通过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健全邮票发行投诉机制,完善邮票发行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邮票发行监督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力度,探索多元有效的执法检查方式。
4.积极推动集邮事业可持续发展。支持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实现集邮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重视集邮老龄化问题,因势利导做好老年集邮群体服务工作,通过支持举办集邮讲座、集邮展览、集邮沙龙等,扩大集邮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邮票。进一步加强面向青少年的集邮宣传推广工作,探索制定专门的宣传推广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收集收藏的精美邮票。
来源:中国集邮报(请到邮局订阅《中国集邮报》,邮发代号:1—164)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