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世界经济都不怎么样,尤其还赶上了疫情,降薪的降薪,裁员的裁员。不过,在收藏品市场,反而欣欣向荣!从长城币精制币的小打小闹,到老银元的娴熟手法,随后的一二版币一路高歌,终于,邮票市场迎来了炒家,以及其带来的资本。
如果一直以来关注邮币市场会发现,拉高炒作套路还是那些套路,只不过都是以“老东西”为切入点。合理联想,或许都是同一波人,打一枪换个地方,最后就看谁来接盘。所以,轮到邮票的时候,必然开始火的是老纪特,是文编,随后才是JT。当炒到编年邮票的时候,资本已经悄然离开,此时是韭菜们最后的狂欢!
炒作的路线如上所示,那么为什么是老纪特开始火起来了,且往下看。
文交所是中国邮市绕不开的惨痛教训。除了庄家以外,各地的集邮公司或多或少参与其中,那时候火的是新票。为了避免国家队的参与,占据主动权,只能是老纪特以及文编JT,因为这些票邮政库房没有了,没有炒高放量为集邮公司做嫁衣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老纪特在零几年大涨过以后,多年未涨。尤其是之后的产品票时代和文交所时代,新票摊位那是热火朝天,而老票鲜有人过问。当然个中原因比较多,或许是单套票太贵,或许是有假票,或许是修补的重灾区,但肯定不是收藏群体的老龄化,因为物以稀为贵是收藏品市场的规则之一。所以为什么是老纪特,总结起来就是一直未涨且物以稀为贵好控盘,不是它是谁!
另外,邮票评级的引入使本次邮票的炒作越来越像银元和一二版币,熟能生巧嘛。因为,老纪特的问题与银元和一二版币一样,真假和品相问题,对资本和新鲜韭菜来讲是不友好的。但是,有了第三方ASG评级,对老纪特有了规范,还能进一步限制市场上的老纪特的交易数量,意外之喜。不过,ASG评级变态的地方,除了费用高以外,只能单票评级,不知人为对套票进行割裂的方式会不会得到认可(比如是收藏全套黄山评级还是收藏其中一枚的最高分)。反正在我看来对收藏群体是有害的,除了容易进入到极致品相的怪圈中以外,也颠覆了邮票成套收藏的传统。当炒作过后,评级公司才是大赢家,因为邮票量太大了。
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