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八岁时,有一回跟妈妈到外婆家,看见舅舅的玻璃板下压着一枚色彩鲜艳的《金鱼》邮票(图1),我立刻着了迷,缠着舅舅软磨硬泡地讨来了。结果还没高兴几天,又被“小气”的舅舅给“弄”回去了。后来经过“几个回合”,该枚邮票还是到了我手上。后来才知道,这枚非常受我和舅舅欢迎的特38《金鱼》第5枚“珍珠鱼”邮票,出自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的手笔。而我的集邮兴趣和文学兴趣,正是来自这条小“金鱼”的。
20世纪80年代,我长大成为一名“文学青年”,与广东省梅州市一帮舞文弄墨的“文青”组织了“寸草文学社”。1982年,梅州市《梅江文艺》第一期发表了我人生的第一篇文学作品——诗歌“金鱼”,就是受孙传哲先生笔下的“金鱼”启发而创作的(图2)。诗是这样写的——“生活在精巧、玲珑的‘水晶宫’,围绕着假山、贝壳嬉戏。生活的圈子,就那么狭小,吃、喝、闲游,就是最大的兴趣……”而我的集邮与文学结合的“后果”则是在1988年,那年我开始收集现代、当代文学家500多人的书信、签名卡片等,其中就有大文豪巴金、冰心、钱锺书、季羡林、冯至、周扬、周而复、严文井、陈白尘、贺敬之等。
在今天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行为,却在那个年代得以实现。当时我将自己的诗歌、寓言、小说、散文等作品分别寄给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们指正。随信寄去的每一个签名卡片上,都贴有一枚1987年9月5日发行的J142《中国艺术节》红底洒金、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一个行书“艺”字邮票,并请求他们在小卡片上给予“签名、题词、盖章”。现在回想起众多著名文学大家无私地给我这个“无名小辈”签名,还真应该感激那个年代人与人关系的简单、纯朴以及我的“胆大包天”。
我的集邮入门就是如此简单。如果没有遇上一条小“金鱼”,我的业余爱好会是什么?感谢孙传哲先生笔下的这条小“金鱼”,把我带进如此斑斓的集邮世界,也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精彩。
作者:陈健
来源:中国集邮报(邮发代号:1—164)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