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通过邮票,帮你回忆“小年”那些年俗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随着农历腊月廿三的到来,春节也就离我们不远了。但是忙于奔波的各位,是否还记得那些关于“小年”的习俗呢?

今天,就通过邮票,带领各位小伙伴回忆一下。

 

祭拜灶王

图片▲澳门1996年《中国神话与传说》(三)邮票(3-2)灶君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不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为生。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顿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大扫除

图片▲特43《爱国卫生运动》邮票(5-3)讲卫生




每逢小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特别是经过2021年的我们,这一习俗,寄托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贴窗花 

图片▲2000-2《春节》邮票(3-1)迎新春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年节喜气。




▌沐浴理发

图片▲中国澳门 2003年《昔日生活风情》小型张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吃灶糖
图片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图片▲2000-2《春节》小型张




饺子是中国民间的节庆食品,每逢喜庆之时都要吃饺子,在去年热播的《山海情》中,最后展现整村搬迁之时的百家宴,也是“团圆的饺子”。

而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则取“送行饺子迎风面”之意。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时间节点吃饺子。冬至要吃,小年要吃,而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到初五,正月初七都要吃饺子。




▌蒸花馍
图片▲2011年《陕西民间工艺美术》印花税票(9-6)面花




腊月廿三之后, 在中国很多地方家家户户都需要蒸花馍。其大体上分为“祭祀”和“访友”两种用途,前者庄重,后者花哨。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双手的大好机会,很多时候, 一个花馍,往往就是一件民间手工艺品。




▌婚嫁

图片▲中国香港2013年《中西婚嫁习俗》小型张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最后,因为疫情的爆发,很多人已经许久没有回到家乡。今年疫情持续变异的情况,很多地方依旧推出“就地过年”的政策,很多人的归家路,可能都无法正常实现。但是小编愿所有游子,即便不能回到故乡,但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手段,将祝福传递回家乡。

来源:网络

整理:8090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