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元存世量日渐寥落,现存竟不足一亿? 日期:2022-01-07 来源:财富藏品 很多人都关心银元的存世量其实银元存世量已是寥寥无几 经过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政府的大力回收,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文革时期的抄家收缴,银元已成为稀世珍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银元的存世量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收藏一些颇具价值的银元。1.大头铸造前(1889-1914)各种银元的数量2-2.2亿元 据《银行周报》统计,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另有资料记载在1915年初开铸新币时,时人调查应改铸的旧币数额为:银元206,028,152枚。2.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各种银元的数量11-13亿元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总数推算不会超过13亿元,因为铸造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币需要币制统一,需要回收旧币改铸,这也是《国币条例》规定银色90%,而实铸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则新币会被收藏或者私毁而无法流通。 大头3年普通版3.国民党时期法币改革前(1928-1935)各种银元的数量15-17亿元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为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 1927年北伐战争胜后,国民党政府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具体数字不详,据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造币厂资料载铸造了9000万枚,以各造币厂与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推算,总数约在3亿以内。 1933年后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回收旧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统一改铸船洋,在1933-1935年间船洋生产147,442,329枚。《银行周报》估计:中国铸造银元总数1,627,225,000元,外币在中国流通之估计数80,000,000元。中国流通银币总数1,707,225,000元4.民国废除流通后至建国前(1935-1949)各种银元的存世量5-5.6亿元 1934年美国公布《白银法案》,实行高价收购白银政策,造成中国银元大量外流,据《中国近代经济简史》载,上海存银(占全国存银的30%)由5.47亿元降至2.76亿元,银根骤紧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发行纸币,废除银元流通,以后银元大量出口美国,至1938年日本封锁止,累计出口白银10亿4450万元,这个数字只是正常官方统计,还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大量走私,当时中国流通领域银元与银锭的比例大约是8:1,绝大部分银元和银锭在这个事情被美国销毁了,变成了美国的国家储备。 1935年法币改革时,国民党政府回收了民间大约3亿银元,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改革币制时,估计国内尚存银元5.5亿元,发行“金圆券”又回收银元约20%。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银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约有4360万枚。 1949年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 民国造币厂5.现在能够见到的银元存世量不足一亿 建国后政府彻底禁止银元流通,长时间大量回收,有人说据银行统计累计回收了4.8亿元,那么能够在收藏领域见到的银元已经不足1亿了,可能在5000万至8000万之间,地方私铸和后铸三角元数量不多,不足以影响银元的总体稀缺程度,也缺乏统计数字。银元是藏一枚就少一枚了,这也是假币大量泛滥的原因,总之曾经海量的银元,已经干涸成细流。 目前中等品相的普通版别袁大头在六七百元左右,价格比较稳定,随行情轻微上下波动。 网上有一个非官方的按百分比统计银元存世量的统计,参考一下: 只把常见的主币统计如下(没有统计外币) 袁大头 三年:30%;十年:8%;九年:5%;八年:0.5% 孙小头:10% 23年船:30%;22年船:0.5% 汉字:8% 北洋34年:0.5%;北洋29年:0.4% 甲辰:0.4% 湖北龙:0.3% 大清:0.3% 广东龙:0.2% 总币总厂:0.1%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