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

2021年邮票评级火爆集邮圈,2022年如何走?求生之路还是不归路?

最近国内邮市最火爆的事情不是今年的减量,也不是明年的发行计划,而是被称为“旧酒入新瓶”的邮票评级。

图片

现在你一打开类似的新闻,基本都是一个调调:某拍卖会,评级邮票某某某拍出惊人价格,比没有评级的票高出多少多少。然后再总结划重点:评级为邮票注入新的活力,给邮票收藏带来新生,是未来收藏的必由之路云云。
有人鼓掌欢迎,有人讽刺挖苦,更有人骂声连连。

图片

有人说:邮票评级是邮票走精品化、经典化、高端化、礼品化和博弈化的必由之路,不走这条路,邮票也就只能不断地走向没落,走评级这条路,才能从精品邮票和经典邮票上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才能使得邮票的基本价值的博弈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否则的话,邮票沉沦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存在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小,集邮队伍的流失也就越来越多。

图片

也有人说:邮票评级,一旦邮票入盒,邮票再无灵魂,从邮品变成了地道的投资品。邮票的藏家不需要邮票的鉴赏知识,隔着塑料盒也看不清;也不用小心翼翼地保护邮票,外边有盒子。只要有钱,可以按堆买邮票,按堆放邮票。邮票和金条一样成了投资品。

图片


更有人说:邮票评级就是多此一举,谁要你来评级,老资火眼金睛用你给我赚走钱?
看来,大家对评级褒贬不一,那么这个邮票评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邮票评级早已有之,而且还是由外邮兴起来的。
邮票的评级基础来源于钱币,是以钱币评级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产物。评级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定出一个品相基准,市场围绕这个基准进行定价。比如收藏目录会告诉你,我们的定价依据是根据什么级别的藏品进行定价的,一般采用靠中间或者是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等级。

图片


而对于邮票,即使是国外也并不十分流行,一般情况下,真伪鉴定书比所谓品相更有价值,因为什么呢?一个是买卖双方更专业,一个是国外市场相对稳定,第三是外邮对于大多数邮票来说品相并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邮票市场的评级也是相对简单,比如经常使用斯科特目录的朋友一定对Fine-Very Fine,Very Fine,Extremely Fine这样的词汇非常熟悉。

图片


我们看一个比较标准的BPP签发的德国邮票鉴定证书(下图),这是德国发行的齐柏林飞艇加盖南美航线的邮票,由于价格昂贵常出现假加盖的邮票。因此对于这种邮票,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证书为德语,鉴定时间为2021年11月29日,是比较新的鉴定证书,但也没有打分。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品相进行说明,比如整体品相如何,是否原胶,哪些地方有瑕疵等。图上的这个邮票没有什么大毛病,基本属于完美级别,因此叙述的内容不多。一些老的证书还会有邮票复印件加盖钢印进行辅助证明。

图片


另外我们看到邮票背面,有些邮票会根据需要加盖一个鉴定公司的图章,图章的位置也比较讲究,本身也并不会伤害邮票。
而到了中国则完全不同,除了真伪之外,大家对国邮品相的关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种近似变态的追求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来的。

图片


而商家收购邮票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瑕疵也会成为降低收购价的重要理由,这么一转圈,品相就成为我国邮票收藏的重中之重。
20倍放大镜起步,几十年前的邮票不能有任何指印划痕(紫光灯下),甚至齿孔都要一个个数一遍看看边缘的毛毛有没有受伤害,稍微秃一点就算圆齿等等,不知道未来的操作会不会是上千上万倍显微镜,把邮票上面大于1微米的瑕疵和细菌数量都算在品相范围中。

图片

评级的引入也不是1-2年的事情了,但从邮票鉴定到评级的过程发展非常缓慢,因为邮商拿着货,大家都伸着脖子等割韭菜,所以他们话语权非常大,根本不需要什么评级,有货为大。别说评级了,就连鉴定都寥寥无几,那会很多鉴定公司都是跑业务跑断腿。
这几年邮票发展大滑坡,邮商都抢着出货,市场开始向买家倾斜。定价不好卖怎么办?那就拍卖呗,于是拍卖的活动也开始日益增多,有坚守一口价的,也有不计成本的跑路的,更有安插各种托儿忽悠的,总之,乱糟糟一片。

 


集邮群

『集藏家』集邮群成立了,请长按并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加入!(更多群请点击:《这100多个收藏群请加入!》)


 

拍卖公司在拍卖过程中也会遇上很多问题,主要是对于真假识别和品相的介绍不够专业,民间收藏者鉴别能力有限,收上来的东西非常不稳定,一旦出现赝品或者没有看出来的瑕疵,就会大大影响公司的形象。
为了对应这样的极端市场,所以“评级入盒”这一特色服务就横空出世了,鉴定公司从自己跑断腿到现在门口排大队,形成了质变。各种鉴定公司纷纷杀入,从国内到国际,都要捞一桶金。

 


因此,鉴定和评级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收藏更加正规化,从感性认知转换到了数字上,更加直观;
2、责任转化到鉴定公司第三方,而权威的鉴定公司不但能彰显收藏的专业性,还能提高拍卖公司(商家)的信誉,拉高定价;
3、根据分数更容易转换成价格,也更容易让买家接受;
4、买卖双方都不用为真伪和定价犯愁,减少交易时间成本;
5、邮票加上了一层保护,更容易收藏和转移,甚至还能遮挡一些小的瑕疵。
那么,评级真的是本身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走专业化道路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里必须说——但是!
评级带来了新的问题。现在的市场非常不成熟,在如此不成熟的市场下仓促使用评级,不但不能规范交易,带来的负面问题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首先是行业规范,目前没有任何国标对评级有具体要求,评级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政,看谁的影响力大,评级人员也没有统一的认证,评分也是因公司而异,因人而异,甚至还有一些鱼目混珠东西出来。
说简单点,如果同一套邮票一个国际公司评级90分,国内公司评级80分,你信谁?
如果反过来呢?
再如果,你买的时候评级是95分,买回来拆开再评级变成85(甚至可能是一个公司),怎么办?
比如现在某多上面的几百甚至几十的所谓“珍邮”,套在一个盒子里,销量超级好。这是不是评级暂不说,这种乱象就说明现在是多么混乱。

 


我们不否定有一批认真负责且专业水准很高的评级人员,但这个是盒子上体现不到的,而且光靠他们能支撑整个市场吗?
其次就是市场监督,谁来监督这块业务?是工商还是邮总?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找谁呢?
我们还看到非常好笑的事情,就是不但早期精品邮票有评级,就连几毛钱的打折邮票评级的也大有人在。这种操作让人感觉评级真是不挑食,这个评级难道真成了神仙药水百病包治?
再有就是某多涌现的一批所谓评级还价格低廉的珍稀品种,正好钻这个空子。

 


还有打分真的可以客观反应问题吗?能管一辈子吗?
大家都知道,邮票是纸做的,属于有机物,随着时间推移,它是会继续氧化的,这个评级能管多久呢?能真正体现邮票的后续品质么?
不管是盒子还是套子,这些外包装质量能保证么?能否万无一失不会被利用?封装出现问题,谁来负责呢?似乎到目前为止,没人会认真想。
评级人员的规范操作,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二次伤害,是否能客观对待评级,都是问题。
除了这些,资本逐利的问题最为让人担心,它很可能导致很难把评级公正公平公开地走下去。

 

现在邮价滑坡,市场被玩坏,就连早期的精品也连带被打击,邮商要通过一种新的包装模式,达到既能出货又不赔钱甚至还要赚钱的目的。评级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公平对待买家的保证,而是营销卖点,让买家心悦诚服地掏钱买单。等这个卖点不新鲜了,自然还要去找新的方式。如果鉴定公司和商家联营,那吃亏上当的只有消费者。
另外还有就是一开始提到的,邮票评级的服务对象,并不是面向普通集邮爱好者,而是靠此盈利的投资家。至少目前看,绝大部分集邮者不需要这些所谓的鉴定评级来增加藏品的优越性,而邮票脱离了集邮群体,彻底变成投资品之后,是否还能存活,那真是一个问题。
所以说,邮票评级好不好?好!非常好!!
但是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不妙!非常不妙!!

但是我们也只是提出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能解决以上问题,大家一起走上正规化道路,而不是最后自己都云山雾罩不知道怎么回事,甚至被某些利益集团玩得团团转。等我们醒过来,已经变成秃头韭菜,然后等着下一轮收割。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外邮之窗旨在分享集藏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