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2021.01.11 基金销售火爆背后的隐忧

2021.01.11 基金销售火爆背后的隐忧

 刘鹏程SaiL 财经旗舰 


 

文 Ι 刘鹏程Sai.L

公众号 Ι caijingqijian1818


今天A股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

除科创50指数外,其它几大主流指数都出现了较大跌幅,

其中近期备受争议的“机构抱团”股成为今天带动指数下跌的主力。

周末有个传闻说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

将限制新的大消费类基金的设立,并且要对单只基金的规模上限做出短期限制。

这个消息的前半段显然不太真实,因为大消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不是针对性的行业,

比如今年年初也有过监管部门对芯片、半导体行业基金进行指导的传闻,

那个虽然各大基金公司不断否则这一说法,但后来确实出现了部分相关基金暂缓发行的情况,

那一次的“窗口指导”传闻由于是针对行业,所以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所谓大消费既不是一个明显的行业范畴,也不是一个明确的风格类型,

所以监管部门将要限制大消费类型基金这一传闻的可信度比较低。

但是不排除这一传闻的后半段有一定可能,

也就是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新基金的规模总量进行一定控制。

因为最近两年基金市场异常火爆,基金总数量不断刷新新高,

通过不断的增加新基金的数量,来获取更大的资金管理总规模(基金根据规模收管理费),

而每一只基金都需要基金经理去进行管理,有足够经验和能力的基金经理开始稀缺,

于是很多基金公司由知名老将领衔管理多只基金,每只基金都靠知名度大卖,

同时由年轻和经验积累程度一般的新人基金经理去顶一些热门基金,

因为热门行业基金不需要基金经理太知名,只要这个行业近期市场热度够高就好。

而基金经理能驾驭的基金规模是因人而异的,

10亿,50亿和100亿以上规模资金总规模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水平和能力要求也不同,

过快的募集速度,过短的经验培养,过大的管理规模对于基金公司安排合适的基金经理人选造成重大挑战。

就像不是所有司机都能开得好大型车辆一样,不是所有基金经理都能驾驭大规模基金。

而基金公司为了利益和发展,目前并未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人才梯队进行有效管理和安排,

出现了类似有驾照就马上上路开车的情况,是基金行业大发展现状下的巨大隐忧。

2020年度的基金收益排名当中,大量的年轻基金经理排名靠前,

市场也出现了是否新人基金经理已经在革基金老将们的命的争论,

诚然,部分新人基金经理敢打敢拼,中短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但是这批基金经理目前享受着“机构抱团”的红利,押中市场热点的喜悦,

而他们也尚未经历过周期轮动和市场环境转换的考验,

对风险控制,配置调整和市场环境变迁的应对能力还未得到有效的锤炼。

同时,基金公司以较为中短期的年度业绩为重要考核标准,

以快速吸引市场关注,快速做大规模为发展方向,

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基金行业抱团强势股,忽视潜在机会,对长期风险疏于防范的情况,

于此同时,大量新手投资者涌入基金投资领域,

这批新入市投资者的投资经验,风险控制意识也相对薄弱,

更为重视短期涨幅,对基金的长期投资特性考虑不足,

在基金为首的机构抱团行情当中,投资者的涌入加速了这类资产的螺旋式上升,

但是一旦出现上升空间封闭,新基民的情绪化波动导致大量赎回的话,

此前被疯狂抱团的标的,难免要进入负面的下降式螺旋。

在机构行为散户化,投资者蜂拥而入追逐短期利益的大背景下,

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近期的发展速度和模式进行一定的指导并非毫无可能。

今天下跌过程中,虽然机构抱团股遭遇了重大打击,

但是在市场情况来看,周期股和被机构遗弃的中小市值个股跌幅也同样惨烈,

我们之前已经确立了今年一季度研究周期股,年中开始逐步布局周期行业的大方向,

这个方向的选择肯定是和目前的市场情况相悖,

但是投资在很多重大节点上都是孤独的事,适当的时机要敢于和潮流逆行。

不过目前周期股的短期情况,无论从政策还是技术上都还没达到最佳介入时机,

我们还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一边对其进行研究思考,一边择机渐进式布局。

 

今天A股市场调整幅度虽然较大,尤其是头部个股的大跌对人气造成了很大挫折,

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市场指数还未进入全面调整期,

上证指数收盘点位距离风险警示线尚有一段距离可以作为短期缓冲空间。

盘后有不少自媒体写出来机构抱团股崩溃这类的标题,

这个所谓的“崩溃”现在还不能成为定论,经历了长期持续上涨之后,

相关个股的上攻惯性还未彻底消解,而抱团之外的领域目前吸引力极低,

机构抱团股马上从内部开始瓦解并且出现踩踏式下跌的情况未必会在短期出现。

甚至不排除在真正瓦解风险来临前,部分机构再度开启拉高出货模式,

导致部分头部个股再次创出短期新高,以保住机构自己的顺利出货。

但是今天的行情也足够给大多数对机构抱团过度信赖的投资者敲响警钟了,

持股仓位过重,且持股范围和机构抱团范围高度重合的投资者应当适度考虑中长期风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