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铸造精细入微 婴戏活灵活现

说明:本文转载于《中国现代贵金属币文化艺术价值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第七章。

 

中国古代名画系列(婴戏图)金银纪念币,收藏圈子的朋友喜欢简称为婴戏图。这个品种规格大到12盎司,小到1/4盎司,中间还有5盎司、1盎司和1/2盎司,材质有金又有银,图案选取了“冬日婴戏图”等古代画家名作,深受广大金银币收藏爱好者喜爱。我收藏的第一枚金银纪念币,即是 20多年前入手的“冬日婴戏图”12盎司银币。将其捧在手中,感觉相当厚实,但又不呆板,锃亮的镜面观赏起来非常迷人。在我结识的广大藏友中,对婴戏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也难怪在这次“中国现代贵金属币文化艺术价值”问卷调查中,婴戏图能位列百优前列。因为自己对婴戏图的这份特殊感情,所以当组委会邀请我撰写有关婴戏图的点评文章时,我便欣然接受。能够从一个收藏爱好者角度,对自己喜爱的婴戏图进行一番品评,感觉十分荣幸。

 

婴戏图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故宫角楼,背面图案分别为“冬日婴戏图”“夏景婴戏图”“秋景婴戏图”和“子孙和合图”。将故宫角楼作为统一正面,与其他系列金银纪念币的风格保持了一致。我们一般把纪念币的背面称作特征面,简单来说,就是背面往往更能显示出一枚纪念币的主题。但这并非意味着正面就不重要,相反现在越来越多金银币爱好者的讨论均集中在正面设计上。比如,目前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正面大部分都采用国徽图案,容易引起收藏者的审美疲劳。但婴戏图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采用故宫角楼,似乎从未听到过收藏者批评之声。“冬日婴戏图”等画作为古人所作,而故宫角楼又充满着浓烈、厚重的沧桑感,两者前后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背面选取的“秋景婴戏图”和“夏景婴戏图”等四幅画作,顾名思义,均是能体现本系列“婴戏”特点的作品。而这些画作中孩童嬉戏玩耍,欢乐融洽的场景,又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愿望相一致,给人以一种舒服味道。虽然婴戏图金银纪念币设计要素的基础在于画作,但素材选取独具匠心,搭配组合又十分合理,怪不得能够在这次评选中得到高分。

 

不同于其他题材纪念币的构思,婴戏图金银纪念币是在画作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说简单十分简单,要说难也十分难。说简单是因为本身就以画作为蓝本,不用绞尽脑汁去拼凑设计要素。说难在于这些早期金银币为单色,画作是通过层次分明的色彩表达出意境,要想把这种意境雕刻在币面就需要开动十足的脑筋。尤其是因币面和画面在立体和平面、圆型币胚和长幅画卷等方面的差异,如不考虑在细节上的雕琢,而将原作完全照搬到金银币上,那婴戏图金银纪念币就不可能如现在这般深受大家喜爱。如果将“冬日婴戏图”12盎司银币与古画原作对比,我们能够轻易发现银币构图更显紧凑,假山和花花草草真正成为了两个孩童嬉戏的陪衬,充分体现了“婴戏”的主题,币面也更显和谐。我最满意的,还是婴戏图金银纪念币浮雕和镜面的完美配比。现在很多新发行的纪念币,要么是一丁点镜面,要么就大部分是镜面,似乎浮雕和镜面不能共存似的。但实际上收藏者在欣赏钱币时,是将钱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镜面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钱币的美感。而婴戏图金银纪念币的构图恰到好处,一点看不出镜面和雕刻的“违和感”。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那精彩的浮雕,银币上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由于立体感极强,较之画卷显得更加生动。还有那让人印象极深的雕刻细节,无论是孩童的头饰,还是手持的旗子,都细致入微,活灵活现。甚至连边上那只小猫的丝丝毛发都仿佛触手可及,惟妙惟肖。通过上海造币厂能工巧匠们的精心雕琢,二次创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有了好的构图和雕刻,如果再有精心铸造,那就能臻达完美。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冬日婴戏图”12盎司银币。我曾经在《现代钱币收藏与投资》一书中这样写到:“当你晚上打开射灯捧起婴戏图银币仔细凝视,轻轻地转动,亮晶晶地镜面照耀着脸庞,那凝霜效果仿如小小的溪流在银币上轻轻地流淌起来,在你手中的已经不单单是一块贵金属,而实实在在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啊!”这是20多年前,我第一次拿起“冬日婴戏图”12盎司银币时的感觉,即便到了现在,这种感觉仍然深深留存在我脑海里。其实,每一枚婴戏图金银纪念币都非常漂亮,刻制十分精美。细看喷砂,匀称、精细、层次感非常强。镜面也是倍感锃亮,光彩夺目,难怪我20多年后都不能对她忘怀。相信任何一个见到婴戏图金银纪念币的人,会为之倾倒,深深地喜欢上她们。此外,“子孙和合图”银币有深喷砂和浅喷砂之分,这也给我们的收藏带来了许多乐趣。令人稍感缺憾的是,“冬日婴戏图”12盎司银币由于较厚,边齿部分压印非常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观。好在是边缘部分,总体上看这枚银币依然非常漂亮。说起边齿,如果手上有“冬日婴戏图”5盎司金币的朋友不妨看看边齿,就能发现自己这枚金币的号码。我是在自己收藏5盎司金币十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大规格金币边齿上竟然能享有印制号码这种特殊待遇。 

 

我们都知道,2000年前的金银纪念币主要用来出口创汇,婴戏图金银纪念币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通过精美的设计、雕刻和铸造,婴戏图金银纪念币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将我国古代名画作也带入了西方视野,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交流载体作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这些原本主要面向国外销售的金银币越来越多地被国内收藏爱好者所钟情。我们在欣赏婴戏图金银纪念币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原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自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赞叹。这种情况在一个收藏板块中是不多见的,也是值得我们现在的金银纪念币发行机关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