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眼力才是打开古泉圈的万能钥匙 -只要眼力在,你可以仍然是你 ,但你大爷不一定是你大爷

眼力才是打开古泉圈的万能钥匙

-只要眼力在,你可以仍然是你 ,但你大爷不一定是你大爷

    

如果有人问及“在古泉收藏圈什么是万能的?”,那么你得到的回答肯定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眼力。自古以来,且不说古泉收藏圈就是整个收藏圈也是靠眼力吃饭。尤其是现如今,人心浮躁,真正潜心研究收藏的人越来越少,相反造假技术越来越高超,此消彼长之下,具备眼力的泉友便成了凤毛麟角,也更加备受推崇。


01

贫富无人计,你我皆泉友


若论各行各业的人员组成复杂程度,笔者想古泉收藏绝对是名列前茅的。放眼整个古泉圈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各色人员,充杂其中。刚入圈子的时候就听泉友打过一个比方“在北京报国寺市场上,就路边摊上挑钱币的人当中,十位只要有6位能是正处级以上的”,似乎也印证了“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的至理名言。


 


就笔者认识的泉友来讲,有政府行业的、有金融业的、有无业游民...总之你能想到的行业都有,究其原因是古泉这个圈子包容性很强-只要你家里有几枚祖上留下的钱币、去古玩市场遛一遛买几枚钱币、加入几个古泉交流群偶尔露下脸交流几次,甚至是偶然间朋友赠送或者意外拾得几枚钱币,加上你对古泉的价值充满好奇,通过不断的网络查阅资料、泉友交流..这就算你入了圈。

 


因为这个圈子较低的准入门槛,所以就出现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工种、不分性别的一群人,共同钟情于一种叫做古泉的东西,并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情绪跌宕起伏,他们不计贫富尊卑,并冠之于一个共同的名字-泉友。

 


02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可能源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使然,从第一天上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结束,也从没遇到过 一名比自己年龄小的老师,因此潜意识里就默认为“老师,年龄肯定比我们大”,有的甚至将老师“严肃认真,满头白发”的形象刻入脑海。在古泉圈,由于笔者写过几篇文章,有些泉友通过公众号加我时总以老师相称或者称我为“哥”,一开始我也不以为然,总认为别人比我小,结果几次偶然的机会与对方深入交谈的时候,才发现有的已经年逾花甲、年轻的也早已过而立之年,年龄显然比我大,不觉有些歉然。同样曾经几次看到朋友圈有泉友发帖为证,告知众泉友自己仅仅是95后,请不要以哥相称,联想到自己,处于对别人的尊重,总是叫别人哥,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古泉圈年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才出现年龄比较混乱的假象。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师者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古泉这个圈子不是你年龄大就能以长者自居,很多年逾古稀之年的老者却误入歧途成了国宝帮,曾经笔者就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者,他发给笔者一枚辽金千秋万岁花钱、一枚靖康元宝以及壮国元宝等大珍,虽然笔者没有过手过这样的名誉品,但是从钱币幼稚的文字、通身的火气、翻新的铜质以及丝毫看不到的流通痕迹,可以肯定这些钱币是地摊无疑;曾经圈里一位00后藏友,每次参加交流会,在别人得知其年龄时,总是满脸惊讶,但是长期的一线收货和探测,使得其对钱币的见解、悟性早已精进到圈内中上水平,对清钱尤其是雍正、乾隆、康熙版别是信手拈来...,两者相比,高低立见。


 

 

所以说古泉这个圈子没人在乎你年长与否,因为你即使七八十岁,钱没玩明白也是小白一枚;也没人在乎你是否权倾天下、腰缠万贯,因为你权利再高、钱财再多,那都是身外之物,也买不来哪怕一分眼力;也没人在乎你玩泉几年,因为有的人玩泉三年已经成了个中翘楚,有的人玩了一辈子,临了还是以国宝帮的身份结束自己一生。这个圈子很纯粹,纯粹到无论你贫穷或者富有、年长或者年幼,只要你眼力在,你仍然可以做你自己,而你大爷不一定就是你大爷了,他还有可能是你徒弟....


 


03

读万卷书,阅万枚泉


古泉这个圈子虽然进来容易,但是想在这个圈子里立足却异常艰难。曾经身边有玩瓷器的老板,坚持不到一年就杳无音信;也有开始对古泉倍感兴趣,最后却毅然决然的退坑离去的朋友,前后不过半年。究其原因是什么?有的人可能是因为三分钟热度,但是还是更多的还是由于眼力不济。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眼力是打开古泉圈的万能钥匙,你只要眼力到位,赝品无处遁形,漏裂无处藏匿,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你之所以在古泉圈步履维艰,最终知难而退,大概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打开古泉圈的这把万能钥匙-眼力。那么圈内人经常挂在口边的眼力是什么?笔者认为眼力是智慧、是学识更是古泉收藏的经验之谈。眼力的养成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



首先对古泉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离开这个根本,没有几人可以对着他们眼中所谓的破铜烂铁孜孜不倦;

其次身边要有浓厚的古泉收藏氛围,有收藏经验丰富的泉友做老师当然最好不过,如果没有老师,退而求其次,身边也应该有几位热爱钱币的泉友或者微信上有几个质量较高的钱币交流群,这样你会少走很多弯路,遇到不懂的可以及时找人解惑,(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不要因为所谓的面子不肯去低头向比自己年龄小的资深泉友请教);

最后必须要过手买卖,不买不卖,手里的古泉就是死的,资源也有限,古人云“见多才能识广”,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国宝帮不能自拔,就因为他身边都是同类中人,相互交流的也是同样的知识,久而久之潜意识里就把鉴定地摊的那套当成了眼力。借用鲁迅先生说的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世界上本没有国宝帮,玩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国宝帮”。所以大量的古钱币过手,你才能知道真品古泉是什么样的,从字口、形制、包浆到流通磨损,看惯了真品,再去看赝品自然就觉得不舒服了,习惯成自然,实践出真知。


 


还记得《鼠胆龙威》结尾反派说的那句话么?“人一定要靠自己”,在古泉圈这也是一条真理。曾经一位对我有知遇之恩的单位领导与我分享云南昆明圆通寺的一副对联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要想练成火眼金睛,“择师要择良师、入群要入好群、玩泉要玩美泉”。“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眼力同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学会在潜心研究中前行、在用心领悟中成长。为了得到眼力这把万能钥匙、为了在古泉圈能有立锥之地、更是为了若干年后,我们不至于追着晚生后辈问东问西,那么从现在起就把自己逼近修炼眼力的漫漫长路吧。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探讨,文中配图与文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