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书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唐.欧阳询(欧体)、唐.颜真卿(颜体)、唐.柳公权(柳体)、元.赵孟頫(赵体)。
《九成宫醴泉铭》
二、邮票
2007年11月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1套6枚。志号:2007-30
图案分别为:宣示表、张猛龙碑、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 、颜勤礼碑 、玄秘塔碑
(一)特点
1、继《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发行的第三套古代书法邮票。
2、第一枚《宣示表》为小楷,第二枚《张猛龙碑》为魏碑,其余皆为唐楷。
3、邮票的六种碑帖,为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二)赏析
1、宣示表
三国魏钟繇所作。其刻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钟繇(151-230年),字元常,河南长葛人,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
其书法出于曹喜、蔡邕、刘德升,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精隶、楷。其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钟繇小楷《宣示表》
这贴《宣示表》点画遒劲朴茂,结体宽博多趋于扁方,章法自然疏朗。后世诸多书家如王羲之、王献之、赵子昂、文征明、黄道周的小楷都从此帖汲取营养。
《宣示表》的点画形态还对唐代楷书的成熟起到很大的影响,故后人评论《宣示表》可称作“楷书艺术的鼻祖”。
2、张猛龙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刻楷书26行,每行46字,记颂了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刻有立碑人官职及姓名。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隶楷正经历错变的蜕化过程。
以此碑为代表的典型魏碑作为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渡体,在笔势上保留了隶书向左右开张之意,在点画形态上继承并发展了方笔汉碑的方角特征,体态更雄壮,造型更优美。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
在北魏刻石中,《张猛龙碑》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3、九成宫醴泉铭
为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由魏徽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碑文共24行,每行49字,碑额有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名,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欣赏:天下楷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楷书代表之作,线条点画瘦硬劲健,结体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规矩中见飘逸,法度森严,雅俗共赏,后人称此碑为“天下楷书第一”。
4、雁塔圣教序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共21行,每行42字。
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由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共20行,每行40字。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唐初大臣,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年),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徽推荐给唐太宗,受到赏识,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雁塔圣教序》字体清丽刚劲,笔法灵秀果敢,虽是楷书,却时时透露出行草书的畅达、飘逸之势。
线条笔画看似纤瘦,实则劲挺坚实,后人评其“为有唐各碑之冠”。
5、颜勤礼碑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碑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现存西安碑林。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官为平原太守,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
《颜勤礼碑》通篇气势磅礴,端庄伟岸,用笔苍劲有力,结字开张,线条笔画位置经营,粗细对比得当,有开通疏朗之势,充分表明此时楷书艺术已完全脱离隶书遗迹,自成体系,进入完全成熟时期。
6、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並序》,由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並篆额。
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现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每行54字。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24岁考中进士,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他是颜真卿书法的后继者,范仲淹以“颜筋柳骨”评论他们的书法特点。
《玄秘塔碑》笔法锐利矫健,刚劲遒媚,结字瘦长坚密,大小颇有错落,至今仍为世人学习书法的首选范本。
(三)详情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7年11月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1套6枚。详情如下:
志号:2007-30
图 序 图 名 面值
(6-1)T 宣示表 1.20元
(6-2)T 张猛龙碑 1.20元
(6-3)T 九成宫醴泉铭 1.20元
(6-4)T 雁塔圣教序 1.20元
(6-5)T 颜勤礼碑 1.20元
(6-6)T 玄秘塔碑 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2×11.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12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
版式二 200×135毫米
版 别:胶印(版式二采用压凸工艺)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王虎鸣
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曲阜市文物管理局、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上海博物馆
责任编辑:佟立英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