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集邮杂志公众号消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将对目前使用的日戳样式进行改革。受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委托,对三种方案进行投票。
方案1
具体网点名称后为“营”“投”字样及戳号
方案2
日期与具体网点名称之间为“营”“投”字样及戳号
长按二维码
加小编微信
每周一次拉你进群
方案3
日期与具体网点名称之间为“营”“投”字样
具体网点名称后为戳号。
目前方案1、2旗鼓相当。但是等一等,好像在不久之前,邮政刚刚对邮戳进行了改革,怎么又要改?
经过时间回溯,这个改革发生在2019年5月,怎么1年时间又要改?
加了收寄字样的邮戳,经过一年的慢慢替代,已经有不少邮局使用了,收寄二字是动词,还不带括号,如果地名是个人名或者动词,就会有非常奇葩的邮戳出现,比如女娲收寄,酒后收寄等。
更加要命的是,新启用的邮戳质量很差,材质不吸油墨,戳面不平,字钉间距很大,来回晃动,如此之差的邮戳在淘宝上80块钱还可以随便刻到,让人怀疑决策者是不是和刻戳厂有PY交易。
邮戳款式已经经过了多次改革,不提清朝脑洞大开的八卦戳,建国之后经历了点线戳,腰框戳,下环取消地名改邮政编码,下环取消邮政编码改地名,千年虫事件,增加收寄2字等等。
此次的邮戳再次改革,是不是已经否定了1年之前的收寄字样的邮戳改革?从3个方案来看,第一种方案就是还来不及换成收寄字样的邮局的现行用戳,很多都是这样操作的呀。
第二方案、第三方案都是在下环的月牙处刻制字,会导致邮戳在那个地方不好刻制,关键是让整个邮戳失去了简洁之美,增加了无用的文字。就为了这么一个小的改变,就要对全国几万个邮局的几十万把邮戳进行替换,按一把邮戳80块钱计算,就是千万级别的浪费。
生命在于折腾,但没必要这么折腾吧?
每个邮局的业务量完全不同,各个地方的营业和投递是否区分也是因地而异。比如一个山沟沟里的邮局,那么只需要刻制一把邮戳即可,收寄,投递公用一把。如果有2把,那么1号戳收寄,2号戳投递,那也是不错的。万一哪天业务量暴增,2把戳都可以一起盖戳。而区分了投递,收寄,那么总有人会有意无意将投递戳用来销票,那么管理部门你还需要出来一封信罚款50元吗?
而在大城市里,投递和营业一会合并,一会分开,难道合并的时候刻一次戳,分开的时候再刻一次?曾经有的营业员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邮戳的下环里,以体现责任,这次在月牙环里区分营业和投递,有那个味了。
结合去年的另外一个奇葩的规定,所有临时邮戳、主题邮局日戳必须在边上再盖一个收寄日戳,只能说下决定的人从没在邮局柜台干过活,都是拍脑袋做决定,无端制造不必要的矛盾,挑起基层邮局和用户的冲突。
邮政总是做出一些毫无必要的决定,然后强势推行,不按规定就罚款。条码区就是这样的规定。邮政可以下规定做任何事情,但是不合理的决定反噬权威,甚至沦为笑料和笑柄。
对于这次改革,毫无必要。业务少的邮局按戳号来推定邮戳责任即可,完全没必要在邮戳上进行区分邮戳功能。大城市邮局收寄邮戳直接用邮局名称,投递加一个(投)即可。
如果新来的领导只是为了让邮戳耳目一新,与旧式有区别,将圆形改为八角形更为简单直接有效。再一批领导再改为六边形。以此类推。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戳神,旨在分享集藏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