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自1”传奇

第一回  邮电分家图自强 邮政盛世换新颜


纷纷扰扰,岁月如逝。


想自一发行已十载矣,已冉冉而立。故事如云,传说不断;林林总总,谈资凌乱。吾有心记下,理就此传奇,胡乱说之,徒增笑尔。

今纪年以公历为准,若依天干地支之算法,曰庚辰年农历十一月廿三,恐看官瞠目结舌,换算不迭。因此顺应时代,皆公元纪年也。

话说邮电原本一家,一九九八年分家而过。废邮电部,立信息产业部,设国家邮政局,经年整治,威势渐增。时网络信息风起云涌,风雨欲来。国家主席江泽民高瞻远瞩,题词曰“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国家邮政局乃制定方略,紧随时代潮流,发展现代邮政。

一九九八年即有大宗邮资标签问世。一九九九盛事连连,有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于北京召开,亦为建国五十大庆。为展示北京现代化邮政之风采,体现邮政服务之新观念新方式,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之服务,北京邮政管理局乃于北京西站主楼东邮电所建立自助邮局。某日筹划,众人议论纷纷。一人挺身而出,曰:“此局乃中华第一自助邮局,当有特色。今海外有自助收寄设备,称重收寄信件,投入硬币即打印相应面值之邮资凭证标签,可当邮资已付证明,乃国内未尝所见。恰好以为特色,汝等意下如何?”众人听罢,方觉构思之巧妙,深合本意,皆然之。

乃于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请示国家邮政局使用新式邮资凭证标签。报告曰引进德国自助收寄设备,乃因设备之限,邮资标签规格不可改变,然标签底纹防伪图案可结合我国邮政特点设计。自行设计新型图案邮资标签一种,共有样式多种待审,终选中样式二,其余样式之模样,批复如何,均不得而知。

然已如离弦之箭欲罢不能,乃大肆招兵买马。新式邮资标签出售机不久自香港运至,乃德国血统,那格拉家族是也。机器共进口二台,原计划中华第一局建国门内大街邮局放置一台,自助邮局一台。


第二回 远洋赴华甘寂寞  悄然落户知音寡


然中华第一邮局终未迎来邮资标签出售机,自助邮局以其名而得其实,终得历史之眷顾。此机可纳一角、五角、一元硬币,一次可入二十七枚,自一角起至廿七元,共可有二百五十四种面值。若依传统之观点,一套则有二百五十四枚之巨。新事物具旧之不具特性,常也。当以新观点待之,不应墨守成规也。盘面有九种面值之按键,另有二键可一次打五枚六角或八角之标签。常以九枚为一套,称机设面值。局内规曰“此邮资标签出售机打印之邮资标签只限于本局使用,若到其它邮局使用或投入本局以外之信箱(筒)均视为无效邮资”,指定局仅西站自助邮局及北京西站邮局也。

话说一古稀老者名曰柳承美,于新加坡见识电子邮票乃何物,并关注国内大宗邮资标签、自助收寄机标签等新鲜物事之诞生。十二月上旬偶得机器行将启用之消息,乃不时前往探个究竟。二十七日,机器就位调试,柳目睹机器之五脏六腑。见有试机样票,索之,不得。获十二月三十日开业之确切消息,速速回去准备不提。

是日微有集邮者风闻而至。冰寒料峭中柳老排第一而精神抖擞。八点半开门迎客。投币贴票寄封,不亦乐乎,到场集邮者不过三十数人,均为京城消息灵通之邮迷。有北京市邮局之官方首日封,一套六枚,印量三千,其中一封图为邮资标签出售机及邮资标签,恰以为出生证明。此封颇为抢手,很快销售一空,有贴以此标签者,恰为首日之封,拥有者寥寥。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是日前往自助邮局助兴。一京城邮迷曰王晓琳,得自助邮局廿四小时营业之信息,下班后匆匆赶至,只见玻璃琳琅、灯光璀璨,机器近在咫尺而不可得焉。乃知今日仍为正常点上下班。王站于邮局门口,跺脚呼喝,徒唤奈何。次日之千年交替封,倒因此增加不少,虽留遗憾,却也弥足可贵。


次日即千禧庆典前夜,邮局通宵营业,来者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人们以得到千禧纪念封戳为荣,兼有自助收寄机之诱导,而不在意有否邮资标签也。是年初,《中国集邮报》、《集邮》多家报刊刊登亲历者写就西站自助邮局发行电子邮票之报道,人们日渐得知,乃风涌而至。


第三回 出露端倪起波澜  邮票当作标签卖


时光荏苒,金乌飞逝。此间机器常有一二人前来,或备好大袋硬币,或取囊中若干,打印得之。标签些许即时贴用,兢兢业业尽应担之则,与普通邮票无异耳;余者则被来客带走,或藏之闺阁,或远赴海外。自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为浆纸者。幸存者皆殊途同归,前途光明也。


时京城一网名“老邮迷”真名曰阮铭者,乃因自助邮局开业,对自动化邮票兴趣渐萌。往互联网搜索关键词条,方知国外已成一新类别,由是大开眼界。某日得德国电子飞鸿一件,指名欲购西客站那格拉标签。要求琐碎细微,令人怠慢不得;一平凡之标签底纸,定单之下则幻化成无数品种,洋洋大观。此皆阮所未曾见闻,大长见识。由是得先行者启蒙,阮亦入道矣。阮潜心钻研,乃发现十二枚中必有两枚带有边线,变化诸多,由此兴趣大增,并有意留之不予矣。此德国人曾往西站邮局汇款购票,然此时邮局初开而诸事忙乱,未及回鸿。由是辗转找到阮铭,此皆缘分使然。不然,相隔千山万水,有何机会可相会哉?

北印一学生由《中国集邮报》得电子邮票发行报道之引导,再不以其为邮资标签。扯同学前往,见营业员打就若干平信面值装于信封出售,乃因打印者众多而为之。因见普票无一角至一元连续面值者,打得一组而归。其同学虽不集邮,却常写信,对此饶有兴趣,此后又独自前往数次。此乃可考非集邮者打印寄信之实例。


二月十一日,柳承美见字色极淡,并有当日之实寄封为凭。阮铭亦常常来此为海外邮友打印。此间某日一邮局员工与另一邮政研究所员工忙碌更换色带。此乃开业后之首次,二人琢磨半日,终将色带装妥。阮试打一枚,二人见打印清晰,即放手任其打印。阮尚未察觉颜色之差异,只觉油性较大。蓝电子异于黑电子者,盖因邮局人员换上蓝色带也。据阮记录,尝于二月十二及十九日两个周六至于此地并得到蓝色电子邮票,已有二月十五、十九日封戳为证。蓝电子于二月十二三日现身当无异议,惜无此二日实寄封印证。实寄封之重要,百倍于新票也。柳此间亦见打印文字颜色由黑转蓝,当即打印机设面值九枚以为留念。

十三日,一集邮者名曰王建国,应德国自动化集邮爱好者之需代劳奔波,专程由沪抵京。未及洗尘,即投身打印之中。需求数量巨大,然机器仅接收硬币,整日耗于机器之上,十指捏硬币而墨,打得数量仍有限,一日辛苦成果不过两千之数。倘自动售票机与邮政绿卡或银行卡联网,则可省去投币找赎之麻烦,若加之可打印多枚,则可实现自动化之真谛也。后王托北京邮友及邮局人员代其投币打印,约定一月后取,并因此留下珍贵之预定单。此仍为机器实地投币打印,有别于国外之预打印票也。

二月底再次更换色带。阮无意取出两次标签对比,方察觉乃蓝黑之分,知为一重要变体,惜已将多数寄予国外邮友。后得知首次更换之色带乃直接购自市场,此后色带均与邮票纸一同配发。

三月三日,阮铭遣其妻打印邮票若干。妻归曰“吾打得一票,‘8’字三打而似梅,美哉。”阮急问票所在何处,答已归还邮局矣。阮跺足叹道:“枉为邮迷之妻也!”。次日急往邮局追问,答曰昨日他人见而喜之,已买走也。阮悻悻而归,后常于梦中见其模样,思念日切,而切盼重逢之日也。

上海之赵涌邮品公司,因其德国之背景,知悉电子邮票之价值。打就机设面值于售品目录出售,九枚面值二十七元一角,售价达三十八元之巨。电子邮票除非亲自打印,抑或邮局预打印,皆溢价销售,盖因内含打印之人工成本。虽然,三十八元之售价,于当时亦着实高昂,虽因此得以广泛宣传,然选购者,则寡矣。赵涌另制有为数不少之实寄封,现已为珍贵之封片。

三月底,王建国复返北京。邮局以打印辛苦,费时费时,不再接受打印订单。恰逢一北京南区邮政局领导小组视察现场使用情况。王与之交流,均以为此机试验很是必要。王以其此标签具面值、铭记,票面无时间邮局之限制,当为国家之正规邮资票品,理应全国通用。领导小组对此不置可否。

王两次赴京,第一次恰处蓝电子窗口期,其并未区别对待,因此有蓝电子、黑蓝混贴实寄封,弥足珍贵,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王归沪后亦寄出不少。所制品种繁多,一票一封,无论航空、挂号、平信,更兼全套机设面值、多枚混贴、单枚高值。因德国人不满中国信封尺寸过大,所有航空信封皆由王自制,邮局以非标准封拒绝投寄,终以下不为例为前提,勉强寄出。

四月中,阮发现面值下方出现断针,再不见修复如前,此可作判定打印日期及伪封之依据,称“断针白线”。

其廿七元面值之上限,盖因转盘只可容纳廿七枚硬币耳。打得邮票,找赎零钱退还用户。然邮局因用户打印数目太多,硬币找赎麻烦,乃设为不可找赎模式,即打印邮票而不退回硬币也。

五月某日,柳承美需往海外寄集邮书籍若干,资费五十有余。投入硬币廿七,只需按键即可得最高之廿七元面值哉。然其误按他键,输出六角邮票一枚。再投硬币一枚,则显示廿七元四角,突破廿七元之限也。柳惊讶不已,打得五十六元八角邮票一枚。再验之,仍然如此。问及相关之人,皆不知有此事也。许庆发、王京生等人闻得此事,亲往验证,果不其然,均得九十九元九角标签。王京生将此票寄往德国米歇尔,手中并无存票。阮铭另得一有趣现象:若达到一百之数,虽显示为一〇〇点〇角〇分,然打印却为〇〇元〇角〇分,概因票面只可显示四位数字也。九九归一,周而复始,此亦概莫能外也。

其与通常邮票相貌大异,亦未颁文全国。各地邮局多未尝所见,态度亦各异,照寄不误有之,欠资处理有之。五、六月周末,王建国于上海云洲邮市遇两位邮友,均极喜首日实寄封片,常首日高价购买新邮寄之,闻得此签均大感兴趣。一人出差至山东,贴八角标签一枚,自寄自收,半月后遭上海公安局问询。盖因山东邮局觉此票异常,未予盖销,也未照正常邮路投寄,转交上海公安局。一番口舌,终得以澄清事实,取回信封。

机器虽皮实,小症时常有之,症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终不堪重负而错乱,于七月三日告病还乡,回国检修,廿八日方返。大修之因,据说乃因不可找赎之模式,硬币过多过重而爆机。变异票数量极微,种类却多,裁切移位、多重打印、色带歪斜、枯墨印痕,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金秋八月,《中国试用中之自动化邮票》特邀参加北京老年集邮协会邮展,后参加中国集邮信息网举办之首届网上邮展,获三等奖而归。初出茅庐,获此成绩,亦算正常。


第四回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庚辰已逝,辛巳悄然而至。

此间已有先知先觉者,虽尚未明白自一之重大意义,然已有不少自觉行动。其时,同好者寥寥,数人聚首,投币打印,贴票寄信,品封论戳,互赠邮品,共研学术,气氛恬然,其乐融融,为一段不可磨灭之珍贵记忆也。所制之邮品,已为记录邮政历史之珍贵素材。甘于寂寞者,终有出头之日也。

忽一日形势巨变,前日尚有人打印此票,至二〇〇一年七月三日则高挂免战牌。与去年大修之日,恰隔整年,试用历时一年有余而告结束。问何时再行使用,摇头曰不知也。众人尚以为不久仍可再打而无动于衷。时日一久,隐隐听闻,不复启用也,不知何故。后有人试解之,然终不得真相也。


八月,机器拆除,试用历时一年有余而告结束。但标签尚可继续贴用也。

九月,阮创办“自动化邮票世界”网站,全面介绍自动化邮票。


溯源电子邮票,出身邮资标签世家,亦曾称为邮资标签。兴起之初,欧洲争论不休。一九八四年德国汉堡之第十九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始定之为邮票。据其定义,自动化邮票无有日期与地点,于所在国内任意贴用,不受时空之限,须以日戳销之。然各国名称各异,美国称“计算机打印邮票”或“可变面值邮票”,德国谓“ATM”,香港澳门曰“邮资标签”,台湾则名“邮资票”。


自一之名沿袭香港邮资标签之名,实为自动化邮票。十月,人民邮电出版社之新世纪版邮票目录面世,新划自动化邮票一项,经许庆发力主推荐,将此票收编,曰“自一”,由是声名日渐远播,而不复误认乃邮资标签焉。


阮铭潜心研究而有大成。此票据阮统计结算单之金额,推算数量不过一十五万之数,而其中蓝色同胞,不足四千,成套者更是寥寥。数量一经公布,众人哗然。其时,风气日渐开化,亦有目光超前之人,挂牌高价收购。然众人存货皆不多,虽有出售之意,苦无货可出,亦鲜有大量收购得逞以尽恬美者。而其中行动敏捷之辈,远往海外寻之,斩获颇丰。价格乃因此水涨船高,而风闻者亦日渐增多。


十二月,于中国集邮信息网论坛为蓝色电子邮票命名。有曰“蓝美眉”,或曰“蓝精灵”,然“蓝电子”之名终获得众人认可,黑色面值亦随其得名“黑电子”也。忆昔日红印花之绿色油墨,美名其曰“绿衣红娘”,如此,恐怕“蓝美眉”方为对仗。


第五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自一集藏之热,酝酿而不发,风平而暗流汹涌。自发行之日,即为国外自动化集邮者所追逐,百端寻求国人帮助。牛眼戳之票,机设面值之实寄,蓝色之变体,均盛行国外在先,而后影响国内,更兼机器之停用,国人深感海外邮人关注之炽热目光,终开智慧,价格乃亦步亦趋也。然此时封票大多流于海外,经种种渠道之回流,终部分返回国内,已身价百倍。而其中之不菲代价,乃向他人上交之巨额学费也。


二〇〇二年元旦,安舟、梁毅、郭涛聚而建一网站,曰专题集邮网。三人皆年少气盛,网站亦生气勃勃。或主动寻访而至,或已有开化之萌芽,到此为气氛所染,或经人介绍而至,终于如珍珠成串,拥聚于此,集邮者皆以家居之,而不复离去也。因此齐聚全国网络集邮之精英,人气日众,蒸蒸日上焉,遂创扬网络集邮之风。


专题集邮网论坛与自动化邮票世界共建自动化邮品研究版面,自动化集邮爱好者大都有上网之嗜好,因之以此为基地,一而二,二而三,呼朋唤友,如滚之雪球,而有后来自动化集邮沙龙之产生。众人对电子邮票兴趣盎然,谈论之热烈,凡此话题,无不津津乐道,而多有附和。三言必及“自一”也。而电子邮票集藏之热经此加温,已愈演愈烈矣。星星之火,终将燎原,而火种者,乃专题集邮网之自动化专栏也。


四月廿五日,两项自一邮票参拍嘉德。一枚面值背打与一枚白色试机票;另一组则为三枚打印偏移票,皆底价一千五百元成交。此乃自一首次登台拍卖会。

有一专业投资邮人曰刘楚者,因与阮供职同一单位,受阮之熏陶,对电子邮票兴趣大增。于集邮在线连发数篇文章,普及电子邮票之知识。为免鼓动炒作之嫌疑,行文谨慎,尽从邮史角度款款而谈,对其蕴藏之惊人力量,尽量避而不谈。然因人们认识不一。此举掀动喧然大波,赞成者有之,而怀疑者居多。

然众人察其数量极少,不利掌握大量廉价筹码,而不备炒作之资质也。虽然,价仍水涨船高。不出十日,黑电子已达数十元,已十倍矣。感价格之猛涨,求票之人跃动不已,观者亦纷纷呼应;有挂牌收购而出售者罗雀。待众人领悟过来,已高高在上,不复易得焉。拥有者则志得意满,按去不表。


崔刚偶然发现有面值颜色介于蓝黑之间,似黑似蓝,开业之初打得之电子邮票均为如此。由是,自一共有三兄弟,蓝黑电子、蓝电子、黑电子矣。蓝黑电子后又见于千禧年年中,有断针白线为据。


六月七日,德国《米歇尔世界自动化邮票目录二〇〇二》出版,自一收录其中。黑电子单枚、机设面值均标价,蓝电子却未标之。


以显微镜查自一,可见纤维丝丝,盘结交错;纸张沟壑纵横,错落有致;背胶晶状分布,极为精致。


凡自动化机械者,必先试机验之。是以电子邮票多有试验票。电子邮票以空白邮票底纸为结帐单,诸多国家均是如此。自一不能例外。起先乃用空白原厂邮票底纸,定位孔及点线齿齐备,而空荡无图。间曾以国产纸替之,有孔而无点线齿。因性能不佳,复用原厂邮票底纸。国产之结帐单,远少于进口。结帐单皆由工作人员登记造册,上交存档。打印电子邮票之人,知晓结帐者百不过一。


有以结帐单为底纸打印面值文字,俗称白电子,以其底纸空白而得名,然此名不甚恰当。使用蓝色带期间,亦有蓝色面值打印于结帐单,俗称蓝白电子。其面额数字可调,因之,唯使用现场之纸张色带打印方为佳品。若德国之机器打印,则如南桔北枳,相去甚远矣。有国人自海外购回,米歇尔目录经严格鉴定确为北京西站机器之油墨,乃确定为真票也。此较蓝电子珍贵数倍,然数量不详也。


自一所创之第一不少,以其原票、结帐单、兼印刷打印之变异,而由此衍生的品种之多,洋洋大观,可谓家族壮大也。


复有九月二十八日之第二届网络集邮联谊会,上多有自一之拍品,争夺激烈异常。会间柳承美言及机器停用之因,曰“实去年四月国家邮政局即下令停止使用,自助邮局心有不甘,仍延期使用达三月。约莫申请并未批准即使用,或批准而未知此乃邮票,或结算原因,或使用范围不好控制,终以机器维修为名停止使用”。听者皆点头以为然。


秋,蓝电子送往嘉德拍卖,预设面值一套拍得一万九千之巨。消息一出,邮人耸动。一时中华邮坛为之微荡,情况不堪。有高价鬻卖而呼应者众,好不惬意。


十一月底德国柏林邮展,传中国邮政采购最新型之普兰肯电子邮票出售机一十五台。此机出售圆角长方形之不干胶电子邮票,技术先进,为各国所未曾使用之机型。


第六回  魅力使然不可挡 翘首以待盼兄弟


二〇〇三年初由德国知悉机器已运至中国,启用时间地点不详。邮人皆翘首以待。有人思念日切,稍有风吹草动则草木皆兵也。至于辗转反侧,于梦中化蝶相会亦不足为奇也。


三月三十一日,某人贴出假消息,称将于次日发行自二曰“牡丹”是也,乃贴图以示言之凿凿。本意乃应愚人之节,博大家一笑耳。因其不慎,超前一日贴出,众人深以为然,而往相关邮局去电确认也,邮局不堪受扰。邮人殷殷期盼之情,袒露无疑焉。有《普兰肯电子邮票样票欣赏》,复有《自二最新消息》、《自二之前景推测》,又有《自二之真正消息》。皆因邮人翘首等待而百无聊赖,自娱自乐也。


处打折之声丝丝入耳之境,自一以其偶然,升值而基础稳固,达良性循环者,可谓鹤立鸡群。而邮人亦如入世外桃源,只知秦汉,而不知魏晋也。


问及为何喜欢自一,皆答曰魅力使然,令其不能自已。四五月非典肆虐。阮灵机一动,察觉传播特点、症状、途径、发病周期诸多方面均极为相似,均为传染迅速而发展至不可救药之境地也。电子邮票实乃邮票中之“非典”耳。

自动化集邮研究会六月八日成立,而自一乃列入之此会研究对象,信以此会为领导,自一将引领自动化集邮之旗帜,而聚浩荡群众之心,共创中华自动化集邮之伟业也。


第七回 身份之争悄然再起 一石激起千尺浪


有邮人往国家邮政局询问自一身世,有工作人员答复曰:“自一非邮票,乃邮资标签耳。其由北京市邮政局开发,本局仅于开发完成对其验收。”此言一出,邮人哗然,纷争再起。


复有八月三日自动化集邮研究会和自动化集邮沙龙共同主办、北京市集邮协会大力支持之自一研讨会。自一主要设计者呼振源,新光邮票会会员朱培基,许庆发、柳承美、王晋枫、阮铭、王京生、吴刚等悉数出席,更有邮政周报、中国集邮报记者及北京市集邮协会负责人及自动化集邮爱好者,共十七人,洵是盛会。


呼振源忆其一九九九年初应北京市邮政局南区邮票公司之请,设计一“新型标签”,要求大异于传统邮票,图案需单一、简洁,并留大半空白为面值打印区域。顾红乃北京南区邮电局计算机中心工作人员,负责与呼联系。初设计稿中邮政徽志大于成稿,后缩小以协调美观。呼按标签之设计要求,标以中国邮政徽志及铭记,以中国邮政徽志反白平铺作底图。“若再次设计,当不会如此简单。”虽设计草稿时敷以不同底色,然正式稿仅有一种图案。呼振源为中国自动化集邮事业题词曰:“自动化集邮,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某集邮家携六倍之印刷打样稿,左下角标有印刷专用颜色之数值及色样块,右下有一原大样图,两图均无面值之示样。四周围以各色梯度尺及色标。时间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呼振源确认此系印刷样张。另有自一印刷资料单,竖式打印有规格尺寸、印刷厂商等之技术数据,详尽有加,关键之称呼均为邮票。

开天辟地之初,混沌初开,诸事未定,混乱实乃正常。电子邮票自邮资标签演化而来,亦曾称为邮资标签。一九八四年方正式确认为邮票。邮票异于标签者,盖有否时间地点之限制也。有文件特别规定电子邮票可制作极限片,电子邮票为邮票无疑矣。


自一产生之过程,本身即混淆不清,标签邮票互为葛藤,更有自助收寄机参杂其中。名为设计标签,技术数据却为邮票规格,邮资标签出售机实为自动化邮票出售机,纸张亦为专用电子邮票纸。自一之票面无邮局名称及时间之限制,却有铭记、面值。使用范围扩散,本因其实乃邮票,其他邮局未接收此通知,照常寄发亦理所当然。由此产生之混乱及漏洞,乃当时认识之局限。上报之文件,概念亦较为混乱。《关于申请使用新式邮资凭证标签的请示》中,自助收寄机与邮资标签机混为一谈。想自一使用之时,有几人认清其属性而不为所惑?寡矣!时至如今,香港澳门尚称电子邮票为邮资标签。然其邮票属性,无人怀疑也。


自一产生之过程,本身即混淆不清,标签邮票互为葛藤,更有自助收寄机参杂其中。名为设计标签,技术数据却为邮票规格,邮资标签出售机实为自动化邮票出售机,纸张亦为专用电子邮票纸。自一之票面无邮局名称及时间之限制,却有铭记、面值。使用范围扩散,本因其实乃邮票,其他邮局未接收此通知,照常寄发亦理所当然。由此产生之混乱及漏洞,乃当时认识之局限。上报之文件,概念亦较为混乱。《关于申请使用新式邮资凭证标签的请示》中,自助收寄机与邮资标签机混为一谈。想自一使用之时,有几人认清其属性而不为所惑?寡矣!时至如今,香港澳门尚称电子邮票为邮资标签。然其邮票属性,无人怀疑也。


会上对自一之边线、线齿、版式亦有一番精彩探讨,殊因定论难下,若可朔源至自一之娘家印厂,或可水落石出而大白于天下。


吴刚以其千禧年四月见之结帐单为六十多万元,平均面值为六角。自一停售,得总额一百二十万元。由是推测发行量达一百二十万之巨。然因无意收藏,已自然消耗殆尽矣。阮则以千禧年五月十三日见之结帐单记录,为十万零一千枚,十七万元有余。据此置疑一百五十万之数,自一出售之时间,不过五百另二十七天;此机打印速度有限,更兼大部时间独守空寂,百万之数,疑点甚大。


会间有人称曾见自一之真正大全套,自一角起,九十九元九角止,达九百九十九之数,总值五万余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可让世间多情男女倍感浪漫温馨而情根深种以至厮守终生。然拥有者并非集邮者,大全套不过寸厚之纸标,仅以皮筋束之,年久已溶化渗入首尾两票之中,如此保管,岂不令人扼腕!


第八回 千呼万唤始出来 尤抱琵琶半遮面


自一之空白结帐单,早有人收藏多联。然打有数据之结帐单,邮局人员打印存档,索之而遭严拒。国人均以为无数据之结帐单流传于世。然王建国宣称德国米歇尔女士存有此单。米歇尔为中国集邮研究会会长,年逾古稀,对华友好,每年均来中华。其曾于二〇〇〇年二月至于西站,翻找垃圾筐,获得二月廿八日结帐单而归。由此结帐单之数四万余枚,面值五万余,再据阮铭五月十三日之记录,连线而得增长线图,十五万之数,几可确定,其他如一百五十万之说,缺乏证据而不可采信。


岁月匆匆。北印两同学亦已毕业,天各一方。非典肆虐之时电话互致问候。通话中其同学无意言及曾打印若干即为蓝色,惊呼并勒令速速追回。原来其寒假未归,常往打之,正处窗口期,携之后黑电子共二十多枚,皆平信从学校发出,然终仅追回一枚。收信人或答已不知去向,或警觉有异而据之不还。珍贵邮品落入非集邮者之手,命运均同此相似哉。


然此数次催之速发此封之扫描图,而其同学或推曰扫描仪已坏,或曰无暇,纵只求其描述盖戳之时间地点,亦不得回应,一时逼急则曰已丢失矣。以为其同学不可理喻,而话题渐少,同学之情,竟因此而受损。后终想通,非集邮之人焉知集邮之忧,之喜?集邮人痴迷极至,非把玩而细细查看端详,否则骚首弄耳,急切盼待。然无事事顺心,信封之票,蓝黑又何妨?一区区信封,晓其为何日又如何?自一之谜,即可完全解开而大白于世么?或留稍许之谜,留之未解,更增其神秘之感。


虽集众人之力,自一之谜已解开不少,一如自一之版别。然未解之谜,尚为数众多。有好事者,编就《自一百问》,悉数归纳自一未解之谜。



自一之转手,多经拍卖之途。美国之“电子港湾”,为世界著名之拍卖网站。德国邮商掘地三尺,遍寻蓝电子送往拍卖,欧洲横遭扫荡。


自一之珍品,乃产生于现代网络社会之间。王建国因委托西站打印而得一电子邮票预定单。王京生亦从垃圾箱里得色带盒,由此方知自一使用之色带,系台湾合资,上海产之红石牌色带,应为黑电子使用。珍品常归心细之人所有,常人非无法企及,多因视而不见也。


现只需扫描上网,则可与千里之外之邮友共赏珍品而无丢失、品相之隐忧。得友人之真诚赞好之声,自然苦心孤诣、舟车辛劳,尽归九霄云外也。


吴刚之一框邮集,赴绵阳亚洲国际邮展,获银铜奖而归,此乃自一首次于国际邮展所得之奖项。而阮铭之论文,亦收录国际论文研讨会之列。

自动化研究会之会刊第一期,即以自一为专辑,集粹四年之文章,而使邮人尽得完整之印象。而经两个月之艰辛努力,终于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底宣告完工。可谓自一四载之最好纪念。


台湾为其邮展,发行加字电子邮票,乃由工作人员为需求者打印。此虽大违电子邮票之本意,然邮展之上,大受欢迎,因有工作人员代劳,秩序井然,销售速度迅速,此开创电子邮票发行之新用途。而因此之成功,台湾大受鼓舞,乃决定发行第四枚电子邮票“黑熊”也。


然自助邮局之内部早空,六点亦熄灯歇业,“自助邮局”之匾额虽仍高挂,而只留空名矣。诚可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已只作追思怀古之去处也。


自一之美,概诸多谜团未解,地位不明,趣事叠出,引人遐思,丝丝入胜。或可比作彳亍之少女,先听委婉滴翠之声,频频袅袅,飘然而至,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磋夫!世间多少邮票如是传奇?有《诗经》为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路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