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铜川出了一个典型,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人民日报)发了整版的文章,胡锦诗等几个中央领导都做了批示。作为铜川作家协会的负责人,我受命带了几个作家到郭秀明的家乡红土镇惠家沟采写他的事迹。采访的时候,受郭秀明事迹感动,我还在想,郭秀明是新时期的英模,如果出铜川邮票,绝对应该把他加上。不久,我完成了诗歌《青山作证)和长篇报告文学《村魂》。诗歌先后在中央台和省台播出;报告文学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了书。为扩大宣传,市委宜传部和文联安排到惠家沟搞一次签名售书。那时,到惠家沟来学习参观的人很多,售书场面很火爆,一会儿一两百册书就销售一空。刚好,市邮政部门的人也在惠家沟搞学习活动,他们送给我了一本邮折《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一一郭秀明》,拿到邮折的时候,我心中一喜,哦,郭秀明率先走上邮票了。看来,以郭秀明为突破口,铜川以邮票作为载体,向全国和世界展示它的辉煌历史与现实,正合其时。回到单位后,细细观赏,这才发现,这个邮折仅仅封面和封底用了郭秀明的照片,里面有些郭秀明的日记摘抄,邮票却是1992年发行的《党的好干部一一集裕禄》,还有1990年发行的一套4枚关于全民绿化植树的邮票。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涌上了心头。我脑子马上跳出了一堆与此相关的词语,如不伦不类、名不副实等。也许,邮政部门用心是好的,用这种形式宜传郭秀明,但自己的邮折,没有自己的邮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时候,我很想执笔给市领导或邮政部门写一封信,但终于没有写。
这个事很快就过去了,不久,我也调离了铜川。但对于铜川邮票留给我的失落和思考,却始终萦绕在心头。2011年铜川搞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作为铜川的故人,我受邀参加了这个盛会。会后,我得到了一份礼物,一个印刷精美的邮折。这份礼物打开的时候,我眼前一亮,一个完整的铜川历史景观、人文景观图像出现在我的面前。它以孙思邈为圆心,徐徐展开:玉华富秋色、耀州窑博物馆、香山寺、陈炉古镇、照金风光等等。一共12枚,虽然是个性化邮品,却聊补了我心中些许的遗憾;虽然不是铜川的全部,但至少铜川的精华,已囊括其中。我知道了,国家一年发行三十套邮票,一个省都推不上一套,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平均一年就占了三至五套不等,应该说,铜川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在此之前,2007年柳公权的书法“玄秘塔”登上了中国书法系列邮票的“楷书”特种邮票。
我心情的兴奋是可以想见的,邮票上的铜川,已不是一个梦。铜川,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其时,我已在西安的家中,不知怎的,却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回到了铜川的那间办公室,回到了写意见书的那个早春,回到了翻阅郭秀明邮折的那个深秋。
(刘新中:男,1954年生,作家、诗人,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曾任铜川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