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巨匠的历史记忆 日期:2019-11-22 苏轼出生于1037年,他的父亲苏洵从小就优游浪荡经年,直到年近三十的时候才开始好好读书,不过却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教导得很好。苏轼与弟弟苏辙在嘉祐二年(1057)一起参加会试,并且两人都成功考取进士,此时苏轼年仅二十岁,苏辙年仅十八岁,就此名动京师,进入仕途。 苏东坡尽管年少时候就已经成名,但是随后的生活,却并没有与他年少时候的名声相匹配。他的仕途与命运都可以说得上是颠沛流离,完全没有实现自己年少时候的理想,“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正是他在历经岁月浮沉之后,对于自己生平命运的总结。 经受了如此众多苦难的苏东坡,并没有屈服于命运,他选择了拥抱命运,接受了命运赋予自己的才华,也接受了命运赋予自己的困难。 在那足以让常人极度苦闷的生活中,苏轼仔细浇灌着自己内心深处的花,体会着生活当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于是他可以用一种优雅的姿态,去面对所有的生活,他因此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极为独特的存在,所谓“千古一东坡”,说的正是他这种“豁达千古”的气质。 不经意间,苏东坡的身影在邮票上多了起来,先后在《宋词》《诗词歌赋》《古代书院》等邮票上露面,多少反映了人们对这位北宋文坛领袖,“宋四家”标杆性人物的敬仰之情。 《古代文学家》邮票已发行至清代,不知为何,宋元文学人物集体缺席这一系列,希望中国邮政早日补上这一短板,相信苏东坡还会在这套邮票上露面,即使发行《苏轼作品选》之类选题也是完全应该的。上帝是公平的,苏东坡生前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而他人性的光辉丝毫未曾泯灭,作为记录中国历史文化的邮票,苏东坡成为常客是理所应当的,愿人们能长久铭记这位北宋词宗与文化巨人。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