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珍惜古币:咸丰钱币一组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迅猛发展,并在江苏南京定都,这时清廷赖以生存铸钱的用处的滇铜(云南生产的铜料),因路面阻隔而没法运往北京市。不仅是镇压农民起义急缺很多的军饷花销,不仅是铸钱的原料告缺,给清廷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财政困难,最后驱使清廷自咸丰3年刚开始发售钞票和改铸大钱来填补财政局亏损。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200”、“当3百”、“当多少”、“当千”等5种面额。那时候选用了铜铁并铸的方式。

“咸丰”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的年号,咸丰元年(1851),即爆发了轰轰烈烈、声势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受太平天国起义影响,清朝廷财政困难,为应付军费及其他开支,只得发行纸币并改铸大钱,钱文分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三种,一般小平称通宝、当十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以上称元宝。该枚咸丰元宝当千,形制规整,大小合适,包浆老道,锈色自然,岁月流痕鲜明,流通使用痕迹明显,历史过渡性自然,为钱币珍品。钱币正面为汉文“咸丰元宝”四字,直读;背面上下穿汉文“当千”,左右穿满文“宝苏”。

清末以来,由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等影响,清政府出现大规模财政危机,军饷严重不足,铜材奇缺,无奈之下,咸丰三年底清廷户部下令各省铸造计值大钱。面值由当十直至当千不等。作为江南第一大钱局的宝苏局于咸丰四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面值大钱,至咸丰五年停铸,铸行时间短短一年多,却铸造了可观数量的大钱。

宗咸丰三年(1853年),因外国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军的兴起,清王朝危机四伏,财源枯竭。为解决国库空虚问题,咸丰皇帝决定铸行虚值大钱。当时全国28个钱局先后铸造咸丰大钱,出现了中国货币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咸丰重宝钱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种形制。

此藏币当一百铸造。钱文楷书大字,端庄秀美。开口贝宝,与众不同。满文小字,昂云,刚劲有力。该版式诸谱未载。铜质金黄,质地细密,油光滋润;包浆老旧自然;做工精细,钱体干净,字口深峻,棱角分明,轮郭精整,地张微鼓,内郭上与下、左与右呈顶弧对称。字口和轮郭立面有一丝丝的凹痕,地张与外轮、内郭交汇处有一道明显的凹线,钱文、轮郭等处拔模斜度特别明显。总之,是品铜质精良,做工精湛,雕痕明显,神韵十足,冷眼看似雕母。

当今世上最为稀少的莫过于是“咸丰重宝当一百”和“咸丰元宝当千”钱币相当难觅,因为此组钱币至今已有数百年了,被遗传下来的并不多,而且精品的,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因此,有的市场价格是非常惊人的,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