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的货币产生源于人类对商品交易的需求,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和工具,通过种植和蓄养家畜获得生存必须之外的物资。但由于地理差异,导致部落之间的物产也各有差异,就此产生了物品交换的需求。
原始的以物易物需要携带自己所拥有的商品与其他人面对面交易,双方互相评定对方的商品价值,然后再进行互换。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分化,原始社会末期所需要进行交易的商品越来越多,交易的权利也逐渐赋予了社会分工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人。人们为了解决以物易物交易过程的繁琐和低效,就由社会上层集体决定以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商品交换,部分贵金属和稀有物品被从交易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种所有人共识为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就是最初的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使用历史已有4000多年,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所以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学界公认“白鹿皮币”是现代纸币的先驱之一。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 刚开始,交子是一种可以兑换钱币的通证,是商人间代表财富契约,上面有私人印信以防假冒。后来,交子的便利被商人重视,于是许多商人也开始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成了真正的纸币。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有一些唯利是图的铺户,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就造成了交子这一民间契约失去了公信力。于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