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一个邮币卡现货商的自白番外——邮币卡交易所盲目开启全流通无异于大跃进

来源:邮币圈 
  前言

       今天文章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个情况,本来清明节前本来是准备放假休息了,但突然看到了上邮那则全流通的公告,才会有今天这篇,先写个结论,那就是,在目前的邮币卡交易所开启全流通模式和当年的大跃进无异。

       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从我开始成为一个独立撰稿人开始我一直是坚持支持公开托管的。在去年夏天的时侯我曾经因为支持公开托管,反对摇号封闭托管引来一些交易所水军攻击,而直到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要公开托管,并且开始说出要搞全流通模式时,我不得不再站出来了,我的观点很简单:支持公开托管不代表支持全流通。

       我想很多长期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犯迷糊了,当初所有人都在搞封闭托管时你反对,要公开托管。现在为什么又反对了呢?那就请继续往下看吧。

       做为一个独立撰稿人真的挺累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写,平时有自己的生意要做,只有晚上休息时拿点休息时间出来写,所以每当最终写完,将成稿发给黄总时往往已经是深更半夜了。其实累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争议多。我记得我曾经写过诈骗式交易所必将成为行业之殇,当时很多人说我是杞人忧天,结果这些交易所最终引来了国家监管清理整顿。我曾经指出过度上新,会压垮交易所,当时也是争议颇多,但今年很多交易所都提出一个利好,什么利好呢?放缓上新速度。还记得今年一月初,业内大量自媒体放消息,说中南要搞三个月大行情,当时我就指出,现在的中南只能观望,要管住自己的人。更是引来当时业内一片争议,交易所危机公关也随之而来,我定的文章更是一度被删,可结果呢?三个月过去,相信我的朋友可以说是躲过了一劫。

     
        好了言归正传,我这个人老容易跑题,接下来就来正式说一下,为什么我不支持全流通

        一、公开托管不等于全流通

        首先我再次强调,我本人对于邮币卡交易所藏品上线前采用公开托管是绝对的赞成。因为新品上市交易采用公开托管可以杜绝封闭托管的很多弊端。所有采用封闭式托管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藏品上市初期过高的控盘度,虽然控盘度高容易拉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很多平种上线之后几十个涨停,等接盘侠就位之后直接出货走人。造成了最典型的倒垃圾现象。封闭托管另一大隐患就是胡乱制定上市价格,曾经有一些诈骗式的交易所,将市场价仅一元不到的纸币,挂牌9.9元上市交易,从配售和申购开始,就直接获利十倍。之前有数家交易都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有邮票,有纸币甚至是和邮币卡无关的茶叶等藏品。所以我一直是坚持认为,上市托管应该采用公开托管模式,而非闭式托管。

        二、邮币卡交易所的发展应该符合邮币卡自身的规律

        玩过邮币卡收藏现货的朋友肯定知道,为什么中国的钱、邮收藏在即使没有电子盘的情况下也曾经获得过长足的发展,以80年猴票为例,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都知道,我们曾经拿着这票去寄信,可即使在没有电子盘的情况下,这张邮票也慢慢涨到了万元之上。三版币中的背绿水印,在没有邮币卡电子盘的情况下就涨到四万余元。2000年熊猫银币,当年才几十元一枚无人问津,而到了今天,其售价高达2千余元。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敢于收藏邮币卡,其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邮币卡上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关于邮币卡的文化价值很多人在吹捧了我就不吹了),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其不会增发,不会增量这一属性。

        不论是钱币、邮票还是磁卡或是邮资封片,只要是我国发行的这类邮币卡藏品。只要是一经发行,公布其发行量,就绝对不会再增量。不像澳门前些年发行的澳门生肖龙纪念钞,价格炒上去竟然再次增发。国内的收藏品市场为什么大家敢收、敢藏、敢投资,其最重要一点就是不会加量。如果一个藏品在价格升值之后其发行机构会再次增发,我想我国的邮币卡收藏市场估计早已是死水一潭了吧。

        就像我刚才举例说的一轮猴票,虽然已经突破万元大关,但国家邮币是绝对不可能再次印刷加量的。就如同一、二、三版人民币收藏,虽然人民银行已经宣布一、二、三版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近二十年之久,退市的人民币也早已经价格飞涨,一版的牧马券早已突破百万大关,二版黑十也是数十万一张,做为小弟的三版背水也高达数万元一张。但人民银行可曾因为这些纸币退出流通,就因为其价格飞升而再次印刷?再比如刚才提到的2000年熊猫银币,虽然当年属于不限量发行的银猫,但时隔十多年后这枚银猫价格飞涨三十余倍,也未曾见造币厂再铸造一批用以出售吧。

        面对收藏领域的过度炒作,发行机构虽然不会重新再造一批,但一般会通过在新发行的藏品上加量发行,来打压一下市场过猛的投机势头。比如这几年熊猫银币的发行量从几十万上涨到了几百万枚,生肖邮票的发行量也是不断增加,生肖类流通纪念币更是将发行量增加到了5亿枚,在经历了2008奥运纪念钞被暴炒的事件后,央行也未曾因此而再印一批,而是吸取经验在2015年发行的航天钞上下功夫,将航天钞的发行量增加到了3亿张,来抑制疯狂的投机炒作。

        对于邮币卡的发行是什么规律大家就应该更清楚了,以邮票为例,每当新票发行除了可以去指定邮局购买,每年通过邮局预定年册早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流通纪念币在发行当天谁都可以凭身份证前往直接面值兑换,金银币早年除了上海造币厂的直销门店外,各地的金总经销商的门店也都可以让大家直接购买。纸币收藏就更简单了,就是大家曾经用过花过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邮币卡交易所的发展必须符合邮币卡收藏品市场的自身规律。这些年邮币卡新品的发行越来越公开透明化。说得简单和透彻一点,国家的意思就是,谁都可以买到,只要你想要我就给你,将来涨不涨得上去我就不管了,现在公开给你时你不要,别等几十年后涨上来了再骂国家,国家绝对不会再造一批的。

        邮币卡交易所的上市和托管,就如同现在国家要新发行一个藏品,就应该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公开托管,谁想送的就送来,只要符合藏品标准的都来送。进了电子盘交易之后,别人炒上来了,涨上来了,你才发现当年你不肯送的藏品现在身价翻倍,要求再次托管,这不就等于是当年105块一张的新世纪龙钞你不愿意买,十年后涨到2000,你哭爹喊娘要国家再印一批分给你吗?

        所以在我看来邮币卡交易所的一定要坚持公开托管,而非所谓有的全流通式托管,所有二次托管和再托管都是无理取闹式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耍流氓。如果邮币卡收藏品在价格上涨之后会再复刻一批,谁还敢再买邮币卡藏品,现货如此,邮币卡交易所亦是如此。

     
       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要求全流通

       1、某些卸完货的庄家

        全流通的初级阶段叫二次托管或再托管。很多早期的交易所都曾经这么干过,而且是很多庄家主动要求的。原因很简单,货卖完了,而且卖完后还在涨那怎么办呢?开始和交易所商量,举起打击过度投机炒作的名议要求开启再托管。借着线上线下的价格差,他们即不用重新从散户手中高位接回自己的筹码亦可将自己的藏品再次送入交易所再赚一笔。

        2、某些货还没卸就想多赚一票的庄家

        红五月期间交易所有多火爆不用我多说了吧,一些藏品的庄家出完货后开始要求再次托管。一些新品庄家见状也开始要求要再托管,但实际上呢,他们的藏品刚上市才几周,还没开板,庄家发现散户接盘活跃,虽然现在放货能全部出干净。但是散户既然如此活跃为什么不再多托管一些进来呢?多赚一点不好吗?很多根本还没开板的品种开始了再托管之旅。

       3、即不想解放套牢盘,又想借势再来一次的某些人

        如果原有藏品在下跌之后,除了再上新品之外,原有庄家出完货想再做第二波,势必需要重新洗盘,但目前情况看,一些顶部的套牢盘既然这么久都没卖,现在估计也不会卖了,庄家洗不出来,又不想拉升解放原有套牢盘,那再次开放托管就是最好的途径了,再次入库,既然顶部套牢盘不卖,就拉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样即不用解放原有的套牢盘,也可以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再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       

        4、封闭式托管藏品出货之后留下的后遗症

        之前有一些交易所通过封闭上市之后将藏品拉升到数十倍之后出货,当出货完成功成身退却留下一个残局。庄家想要再次获得足够的控盘度,再次托管就是最直接的途径。

        5、一些当初不敢托管的现货商

        这种人是很多的,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我是个现货商。现货商看到交易所公开托管一般都会托管,但也有少数情况不会托管,就是当不看好某些交易所的时侯,但故事永远就是这样,当初你爱理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举个例子,当初南京托管虎大版,公开托管,很多人没托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三个字“不敢去”。当时的邮币卡交易所完全是个新生事物,很多人担心送进去的货是否会被卷走,虎大版当时不说在市场烂大街吧,但肯定是不少,很多人不敢送,结果后来涨高了,后悔了,就天天吵着闹着要再托管,说到底,心理不平衡了,想要分一杯羹。

        6、出局出早的现货商

        现货商托管的历史很久了,早期三南全是公开托管的。南方当初托管三版二角纸币之后,这个藏品当时市场价在二十多元,后来托管时涨到三十左右,上市后长期徘徊在三十至四十元这个区间。很多现货商没忍住就抛了出去,等后来涨到两百时现货托管的人早就悔得肠子都青了,当时就有很多现货商跳出来要求再托管。虽然我之前曾经批评南方527限售藏品提前解禁,但一码归一码,南方在红五月期间抵制住了再托管压力,没有进行再托管,这点值得表扬。

        7、一些小所的庄家和想在各交易所之间搬货的人

        现货市场有一个行业,估计只有玩过邮币卡现货的人才知道,我们称做滑板客,他们自己没东西,赚的钱靠的是对市场价格的灵敏度,从东家滑到西家。简单说吧,某个东西突然涨价了,A在收购,B有货但不知道,滑板客就把东西从B家买了送到A家去。现在这些人把主意打到了交易所身上,有些藏品在几家交易所分别上市,但价格差距却可能极大,价格差距大的可能在十倍以上。那怎么办呢?如果有全流通不就能把便宜的小所东西搬到大所去了吗?这些人当中除了有现货商也有一些庄家,一些小所的庄家因为自身运营失败,藏品价格十分低,不仅低还出不了手,就想着一些交易所能再托管,好把自己的货送去,坐享其成。

        8、之前高价买货,没地方通送,想找出路的人,特别是某些专家

        这两年现货市场萧条是圈内外都知道的事实,不用回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之前两年,邮币卡电子盘爆涨之后,现货商和所谓的专家门在托管上市并高位出货之后进行了一场军备竞赛。什么是军备竞赛,就是压货。电子盘出掉的货肯定不能直接在盘里买回来,大家开始压现货。这时侯业内的一些专家和消息灵通人士出现了,他们起了什么做用呢,大家知道包括三南在内的交易所,在藏品上市前都会开一个所谓的藏品审核会议,来讨论由下向上申报的一些待上市品种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哪些藏品要上市,除了交易和庄家最了解的就是这些所谓的业内专家了。而当这两年电子盘行情回调,上市节奏放缓之后,这些得到消息压货的现货商和业内的专家们怎么办呢?想尽一切办法希望交易所再次开放大门,以解他们燃眉之急。

        9、部分藏品托管长其不上市,现货商另找出路

        这两年邮币卡交易所越开越多,交易所变多了,托管的地方也多了,时间一久,托管长期不上市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很多交易所托管的藏品一年不上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些交易所的藏品托管两年都未必能够上市交易。比较知名的有中艺的世博纪念币,刘少奇纪念币。上邮也有不少品种托管了近两年还没上市。现货市场的商家为了转移托管不上市带来的风险,为了能尽快套现,这两年很多现货商从自己托管,转行做了包托管。这两年买了高价包托管被套牢的小散不在少数吧。但现货商们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希望能有更安全的赚钱方法,全流通就是他们的如意算盘之一,如果一个藏品可以随时托管,他们大可以不用冒托管不上市的风险,等这个藏品上市之后看情况,如果这个藏品上市无人拉升,他们可以避免托管的时间成本和鉴定费等杂费成本,如果一旦资金介入拉升,他们即可坐享其成,托管进来套现获利。这样他们即减少了时间成本,也避免了托管后被庄家洗盘洗出去的命运。

        10、原本有二次托管计划,最后却突然取消

        这个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老所里,红五月大家知道南京和中南都有大量藏品进行过二次托管,但其实这个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交易所,包括南京在内只是将一部分计划中的藏品二次托管了,很多藏品的二次托管直接是胎死腹中了,因为行情比预计的回调的更快,很多庄家在申请了二次托管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是在公告还没发出之前,市场现货还没上涨之前先买货,等买完再要求交易所发公告。但等他们买完了货,行情突然回调,并且有崩盘之势,很多交易所直接取消了二次托管计划。这些人的货怎么办?有些人选择了去别的交易所上市,而有些人至今还在为自己手上的货找出路。

        11、发行机开始眼红

        这两年最眼红文交所的估计就是邮币卡的发行机构了。原本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和规则制定者,电子盘的出现挑战了他们的地位。就好比当初银行和支付宝的关系一般。一些发行机构看着原来在自己手上无人问津的藏品,到了别人手上却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心理怎么能平衡。都想要坐享其成,坐一下顺风车,怎么办找一些业内专家宣传一下吧。

        12、已经无人问津的交易所想挖掘剩余价值

        交易所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运营成本。这是每个交易所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有邮币卡交易所都会有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名字会因各个交易所不同而不同,有些称为托管部,有些叫物流物,有些叫交收部,有些叫鉴定部,有些叫产品部,但他们的主要核心都一样,在托管时参与藏品的鉴定工作,并且在鉴定之后清理盘点,封箱入库。但现在很多交易所没新品上市,这些部门的员工一年365天估计只有100天在工作,其余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工资又不能不发,开始有人想出每周托管,收取鉴定费,挂牌费的方式来补贴交易所的收入了。

        13、一些行业的资深专家

        这种人是最多的了,他们的年纪相对较大,很多人至少连自己独立下载安装电子盘软件,完成签约绑定工作都未必能够独立完成,却天天为文交所的改革劳心劳力,倾食难安。在他们眼里只要是收藏品,一个品种就应该是一个价,现货市场什么价,电子盘什么价,淘宝上什么价,全国统一零售价。最好是回到当初商品国家统一定价的时代,说句在心里憋了很久的话,要是全靠这些专家掌控大局,邮币卡文交所现在还未必能够诞生。

        14、见不得别人获得成就的人

        我们身边不缺少一种人,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见不得别人成功。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当别人伤心难过的时侯,上前询问“朋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自己错过了机会,自己没能获得成功,他们总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别人的过于成功之上,他们认为是其他交易所吸走了他们的人气,是其他交易所带走了他们的庄家,是其他交易所使得他们无法获得成功,他们开始走上一条,如果我不好你也别想好的路,他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玉石俱焚。

        15、小所只是棋子目标是大所

        其实说到底,这些人士,这些专家知道一点,现在直接要求,南京或是福利特这样的交易所全部打开全流通肯定不现实,他们会尽可能去影响一些中小型的交易所,以点带面,慢慢从下往上推,希望最终能影响到大交易所也进入全通流领局,从而达到他们坐享其成的目的。而这些小所在他们手上不过是一枚随时可丢弃的棋子,他们不会管你实行这样的政策之后是否赢利,即使此后你亏损甚至倒闭,对于他们也是毫无所谓,因为你只是一枚棋子,一棋如同敢死队般随时可弃的棋子。

     
  四、与其全流通不如完善现有托管机制,避免假托管现象

  在我看来与其去盲目的搞全流通,不如好好的的研究现在现有托管机制的弊端,看看如何改良。现在很多交易所还在进行着封闭式托管,还有一些所谓的公开托管的交易所其实是借着公开托管进行着类似于封闭托管的事情。

  我由始至终的坚持我的看法,支持公开托管,而不是全流通式的托管(包括二次托管和再托管)。在我看来现在的公开托管机制也有几点需要改进。

  1、托管公告应提前发布

  现在一些交易所打着公开托管的旗号,其实是在进行着假托管,什么意思呢?比如这个藏品要托管,但又怕人托管进来,会选择星期一下午突然发布公告,然后第二天就要求送往指定点鉴定。这就是典型的利用时间限制来限制托管。这种现象在多家交易所都曾经出现过,我建议所以交易所在进行公开托管的同时,需提前至少一周时间公布藏品托管公告。

  2、托管的鉴定要更公平、公正

  这两年一些交易所假托管的现象就直接表现在鉴定的公平性上,很多交易所庄家的货随便进,而散户的货使劲卡,很多散户的藏品入库率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而庄家派马仔在交易所低价收购散户鉴定时被认定为不合格的退货,然后自己再托管入库已经成为了业内皆知的秘密。如何强化鉴定的公平性才是关键所在。

  很多人叫着全流通,很多散户也盲目支持,可小散们要知道,在大部分情况下,所谓的二次托管,即使不限制托管条件,人人可托,可普通小散根本送不进去,前去托管只是陪庄家走过个场而已。开放托管和你送得进去是两回事。

       3、抬高上市门槛已成当务之急

  南京是全国第一家邮币卡文交所,说到底现在大部分邮币卡交易所都只是南京的徒子徒孙而已。虽然很多交易所在否定南京的模式,但很多交易所仍在延用南京创立的很多制度,其中最典型的一条就是藏品达到两百万市值的最低标准即可上市,这条规则在三年前确实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当时虽然市场货很多,但很多人根本不敢送,定的指标过高,估计就没有藏品能够上市交易了,而到了今天,邮币卡交易所的玩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几千几万,而是上百万人,这时还把上市门槛定在两百万市值已经不符合这个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目前情况,除了缩普,精制纪念币这些发行量仅两万的少数品种,或是有些发行数量极少的金银币外,大部分藏品的上市门槛即使抬升到一千万也并不为过。

  4、优化鉴定流程

  现在很多交易所托管的时侯只公布一个开始日期,可当托管人带着藏品前往现场托管,经常要等上好数日或是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轮到托管,曾经有人提出要尽量减少验货鉴定时间,但在我看来如果一味减少时间缩短流程,就如同因噎废食。验货的公平公正公开需要时间,同时一味缩短时间,一旦在托管时间内验货出错将不合格藏品混入才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虽然我曾经在上文聚奇托管过一次纪念币,让我记忆至今的不是这个藏品跌的有多惨烈,而是在托管预约之后,正式入库之前,收到了来自交易所的短信,告之我已经将我排在了某一天进行托管。也就是说交易所计算了每日可以鉴定的最大数量,并且为所有托管人合理安排好了鉴定日期,最后托管的时侯一帆风顺,当天去当天晚上就坐着火车离开了,避免了像之前在某些交易所一等就是数日的情况。

  五、不要把现货市场的下跌完全怪罪于交易所

  最近有很多人把现货市场的价格下跌完全推给邮币卡交易所的行情下跌。因为邮币卡交易所的模式导致了现货市场的下跌,在这里我要说句公道话,老子就是现货商,这个市场什么情况这个市场内部的人还不知道吗?什么叫交易所导致的下跌,这个现货市场在没有交易所之前不就在走下跌通道吗?

  对于邮币卡现货收藏有所了解的人肯定知道,09到11年期间,邮币卡现货市场迎来了一波史无前例的上升势头,但随后在11年下半年后这个市场开始回调,甚至少可以说是大幅回调,连续几年阴跌,这个市场在这几里年一直处于一种下跌通道之中,直到有了交易所出现,不仅让这种下跌的势头有所减缓,甚至出现了反弹迹像。

  随着邮币卡交易所这两年的势弱,再加之我前文曾经提到的某些现货商的军备竞赛,最终才导致了现货市场重新回到了他原有的下跌通道中,说句大实话,没有邮币卡交易所的出现,早就跌了,交易所的出现已经让现货晚跌几年了。

  六、盲目启动全流通无异于大跃进

  什么是全流通,没有交易所之前邮币卡不是全流通吗?有人限制过买卖吗?我们可以在现货市场卖,可以挂一尘,放互动,甚至于淘宝网。邮币卡的全流通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我们慢慢发现,随着过大的发行量,新藏品的不断增发,过大的盘面已经是我们现货市场无法承担之重。以金银币为例,2008年熊猫银币发行量为六十万枚,而今年2017年熊猫银币的发行量高达一千万枚。邮票这些年的发行种类,发行量,特别是生肖又加了多少量。全流通要是走得通,邮币卡交易所未必会出现。

  其次,邮币卡交易所托管必须面监的就是鉴定托管,先不说高昂的鉴定托管费用,但凡是鉴定肯定要拆货,验货。同样价格我放着市场原封,整包的邮票,型张不去购买。跑去电子盘买一批散货回来?我放着市场里原盒原封的纪念币不买,去电子盘买一堆被拆散的散币回来?放着原版原封连号的金银币不买,去电子盘买一堆号码都没法挑,盒子都没有币回来?(交易所的金银币基本没有原盒,盒子占地方,交易所仓管费高昂)。

  交易所如果想要取代现货市场搞线上线下共通模式,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现货收藏品的买卖不限时间局限,大家打一个电话给币商,打开淘宝随时可以下单,而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是限定的。以金银币为例,大家买货时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证书号码怎么样,有好号吗?有原盒原证吗?交易所呢?交易所显然不能挑号,并且交易所的金银币基本没盒子。再说纪念币,现货市场普通的收藏者可以买散币,投资的喜欢买原盒,原件的纪念币,而交易所呢?每盒,每件拆开鉴定,只散币和卷币可提。再说邮票,很多人喜欢买原包的邮票,可是交易所里全部是拆封验货,全是散张邮票。在这种情况下,你谈什么取代现货市场?

  交易所众多,各自鉴定标准各不相同。从一个交易所里拿出来的藏品其他交易所是否能够认可?有些交易所按版交易,按版收货。而有些交易所是按枚交易,散票都可以入场,在现货市场一个品种,按枚,版,封经常一个藏品规格数量不同可能有多种价格,邮票如此,纪念币,散,卷,盒,件价格也不相同。金银币,号码不同,价格更是完全不相同。交易所没解决这些问题谈什么全流通?

  最后我还是之前的观点,现在的邮币卡交易所根本不可能达成真正的全流通,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除非现在全国只有一到两家交易所,并且标准完全统一,才有一丝可能。

  全流通就如同千年之前孔老夫子提出的大同世界,虽然美好,虽然人人向往,但是直到今天仍然只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个梦想。就像我们国家从成立初期到现在,我们一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别否认,中小学生的初中课本的必备知识点)。在我看来我们的邮币卡交易所行业发展也就三年,完全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现在就搞全流通就是文革和大跃进。

  今天这篇文章发出之后我估计会受到很多业内专家的抵制和反驳,我甚至能想象到他们中的某些人将祭出大跃进之后的另一神器"大字报”。但我的观点绝对不会变,我支持公开托管,但绝不支持在目前情况下支付全流通模式,现在情况下搞全流通就是文革的大跃进。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