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

8002幼线体与801天蓝冠的比较

      801天蓝冠的发现已有相当长时间,8002幼线体的发现也有2年了,但二者都同为四版币,现在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唱各的调,都说各的好。搞得收藏投资者有些迷糊。

       8002幼线体是流水号字体的不同,但字体的区别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

       801天蓝冠是冠字流水号的油墨颜色差异,但除CP、CQ、CR外,还有GZ、AW、IS、TI等蓝冠,怎么定位?

             本人就是搞不明白,二者的性质是否有差别?差别有多大?在四版中如何定位?前景如何?

             请高手踊跃发表意见,多多指教。谢谢!

guixian321

 

 

这两样东西的地位很像,理论上都可以认定为版别。天蓝属于冠字颜色上的差异,类比901到961由蓝黑转变为纯黑(这个在961发行公告当中明确作为一条特征指明),认定其为版别本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天蓝的定义本来也应该很明确,就是“冠字颜色呈天蓝色”。然而,笔者认为,现在恰恰就是玩天蓝的人自己把天蓝整死了。正如楼主所说,除了三个首发冠字,其他的冠字当中也有呈天蓝色的,典型的如CS,GZ等,从肉眼上看,它们与三个首发冠字的颜色看不出差别。但是,偏偏有人就是不承认它们“天蓝”的地位,最激进派的甚至连CS都不算,只认三个首发冠。试问,这样认定的证据在哪里?也许说多了会牵扯到市场行情,但是我属于理论派,只谈版别划分理论,不评论市场,总之那些排除其他冠字的拿不出合理证据,就把GZ,CS等等排除在外,个人感觉是有问题的。

幼线体与天蓝的形势完全两样,它的证据是确凿的,而不像天蓝越搞越乱。最初,幼线体也被质疑为替换损坏的打码机导致,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推翻了这个质疑。它不是简单的更换打码机,而是牵扯到一种特殊的字体,后来这种字体被用在康银阁装帧币以及贵金属纪念币的鉴定证书上,作为专属防伪字体。这里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初拿8002就是用来试验这种特殊字体的。从五版币开始,角券不再发行,而元券从四版币起早已配合磁性油墨改换字体,因此“幼线体”此后不再在人币上出现。《人币管理条例》第17条已经明确“因防伪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改变人币的印制材料、技术或者工艺”属于改版,既然幼线体属于技术改换(尽管是试验),认定为版别不成问题。唯一的阻力在于,并非十个数字的差异都很明显,有的甚至不对比看不出,直观性稍欠缺。

说到四版,顺便提一嘴荧光券,这个本来证据更加确凿,荧光就是一种防伪特征。但是荧光的疑点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稳定性问题,荧光油墨当中的化学成分,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其他因素逐渐分解,导致荧光消失,小面额当中各种强弱不同的荧光原因成谜。其二是直观性问题,目前认定荧光券,不借助荧光灯这一外部仪器,基本无法判别,是否允许这种必须借助外部仪器才能区分的差别进入大全,仍然值得商榷(类似的还有9910水印,某些类型需要借助刻度尺判别)。

现在来讲,标准的大四还是14张配置,就是按照年版区分,随着这些新类型的证据一一被翻出,以上三类进入大全都是有理论上的可能的,并且也可以讲,基本上仅有以上三类,鉴于玩家们对四版币这么长时间的挖掘,被否定的类型也不占少数,恐怕很难再找到属于“主体特征或者技术上的差别”的类型了。

a180877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