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8)
——读义智看盘 挣天下大钱
厅内邮市取代马路或露天邮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邮市发展必须经过的阶段。厅内邮市的好处在哪里呢?
从整个社会来说,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保证了市内交通的畅通。对于市场管理层来说,由于市场集中到了厅内,便于管理、防盗,万一出现了盗窃事件,厅内日夜有保安巡逻,更有监视探头林立,极容易破案。对于商户们来说,邮票钱币的安全有保证了,由于避免了风吹日晒,邮票钱币的品相更有保证。大厅内冬有暖气,夏有凉风,温度湿度相对恒定,交易环境舒适,空气温度湿度的相对恒定,对于邮票钱币的防霉防潮非常有利。
厅内邮市的不足是:空间相对较小,封闭性强,一旦发生行情,炒作空间非常有限,防火能力差,由于种种原因,不容易在一个城市形成多个市场,比方,在2003年前后,曾出现马甸、大钟寺、马连道邮市(后来又搬家到了北京西客站地下)三家并存的情况,由于竞争激列等原因,只剩现在的马甸邮市。但根本的原因,是后来的钱币邮票收藏者由于多年的熊市,人数流失严重。而邮市数量的减少,给收藏投资者买卖又带来了距离上的不便,反过来造成行情的不好,收藏投资人数的减少。
马路及露天邮市的好处笔者曾经谈到,在这里再做进一步的、较全面深入的阐述。马路及露天邮市比较随意,这与80年前后邮政集邮业务刚恢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新邮往往在集邮公司的门市部或邮政营业厅买得。于是,许多集邮者及邮商便在邮局或集邮门市部门口的马路边,铺块布,放上集邮册子,便开始了交换与买卖。时间一长,人们越来越多,马路邮市形成了。由于在一个城市,哪怕象保定、济南、沧州这样的中小城市,邮政营业厅及集邮门市部往往有多个,并不是每个门前都有马路邮市,而是根据当地的集邮者邮商人数,他们往往选择交易方便,人群比较多的地方摆摊,所以,马路邮市往往有多个,这样便于交易,无形中扩大了集邮者人数。马路邮市的形成是人们自发的,约定俗成的。至于露天邮市其形成往往有当地集邮协会甚至邮政部门及政府出面支持。象北京月坛邮市没有官方的同意或默许是难以想象的。
马路邮市由于其数量多,来往随意,没有什么店租、水电费或是税费,交易随意方便。许多原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集邮的人,不经意间路过,看到地上摆的邮票册子,里面几百种上千种设计精美的邮票:古典名著系列如西厢记、牡丹亭、三国、水浒、红楼梦;奇花异草、花鸟鱼虫系列如中国兰花、牡丹、菊花、桂花、君子兰、金鱼、蝴蝶、金丝猴……还有名山大川、旅游胜地系列:九寨沟、武当山、泰山、黄山、恒山……还有童话寓言系列:咕咚、小鲤鱼跳龙门、司马光砸缸、七仙女、白娘子等等,那些儿童、小学生拉着大人的手:妈妈我要这套大老虎,还要这张大熊猫,还要这几张奔马……那些妈妈们爱子心切,不由掏出了钱包。而且些成*人过客呢,本来是弯腰系下鞋带,平时对摆地摊的不屑一顾,不经意间被某套邮票吸引了:“这套西游记多少钱?80?这8张加起来面值才1.92元,你卖80?太贵了吧,你说什么?三个月前不到60?上个月75?涨这么快啊?好了好了,我要了!这是什么邮票?就是有几根石柱子的,那是石林邮票啊,45一套?40给我吧,上个月就40了?45就45吧,来一套吧……
这就是马路邮市的好处,千万个集邮者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自投罗网地被邮票俘虏了,尤其是等他们过一段时间,一问那些摆地摊的,他们买过的邮票50元的,变成了70元,20元买的,变成了27元,特别是这些摆地摊的还想高于当初的买价收购他们的邮票,他们眼光都变绿了,这邮票真神奇了,这钱买了邮票,比存在银行、比放高利贷真是强十倍甚至百倍啊,于是,马上蹲下来,屏息静气、全神贯注的挑选起邮票来,贪婪地买了还买,不少摆地摊地都被这样的集邮者大买特买的阵势吓毛了,往往不敢或舍不得卖了,因为他们怕卖亏了……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