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3)
——读义智看盘,挣天下大钱
有云: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试想,一个水罐里能养多大的鱼?这条鱼窜出水面一跃,稍高一点,就跃出罐子跌倒水面,死了。
97年前三次行情大潮的产生,有诸多因素,地利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而地利因素,这里说来就是马路边邮市及露天邮市,由于有这地利因素,产生了集邮者与邮商、集邮者之间相互地直接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试想,这遍布全国各大城市马路或露天邮市,平时同当地集邮者紧密地联系一起, 从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大城市到各小县城镇,再加上国家邮政67000多个营业点,为集邮者提供集邮服务,象人身体的血脉一样由心脏遍布全身,这就为过这三次大潮提供了空间的存在基础。所以,当每次行情初起,先由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发起,带动中小城镇。全国邮价的上涨吸引更多的新人加入,而新资金的加入又反过来推动行情的上涨。那时参与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马路邮市及露天邮市的场地有扩张容量,有再多的人也容易涵纳,而不致于发生火灾、坍塌、踩踏等事故,哪怕是影响了交易,这就导致了85、91、97年三次行情一次比一次大。
SB(2)白鱀豚小本票发行于1980年12月15日,发行量50万本。面值1.08元。90年代中期,该小本票在13元每本上下。北京月坛邮市刘子辉、王国强、郑伟开始酝酿白暨豚小本票的运作,为了吸到尽量的廉价筹码,刘子辉回到山东老家高利贷款,终于在1996——1997年的行情大潮中,他们将白暨豚小本票拉到了5000元每本以上高点,涨幅达384倍,创出了邮市一大神话。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方1980年发行的庚申猴票,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枚,该票刚面时,销售一般,合肥一邮局的投递员张语竟不能完成领导分配的按面值销售几版猴票的任务,几个月只卖了60枚,最后只好垫钱买下,算是完成了任务,一版80猴票80枚,一版6.4元,他为此花了20多元,为此他老婆心疼地直怪罪他,他痛心地将这几版猴票扔到了衣柜里。
那个年代,一个职工的每月工资20元上下,80猴票是我国第一枚生肖票,集邮在十年浩劫后劫后初兴,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1997年行情大潮中,整版猴票暴涨,张语存下来的猴票涨到了20多万元每版。
在9 7年行情大潮前,被称为邮市垃圾的“希望工程邮资片”最低价5分每片没人要,有人几百包(每包1000片)堆在地上卖,行情来后,该片炒到了十几元,涨幅达200倍以上。
行情中的月坛邮市,人山人海,人挤人人挨人,邮票价格一会一个价地往上涨,许多邮票一天之间翻倍甚至涨几倍屡见不鲜。往往有许多邮票投机者在邮市的这边买了某种邮票,往邮市那边还没走多远,每枚或每套或每版邮票加几块钱或者更多,转手就卖给了疯抢的人。那时人们为了炒邮票,带着一箱子或几箱子邮票或人*民*币根本不新鲜,外地人乘长途巴士、火车都嫌慢了,乘飞机来。北京月坛邮市方圆几里的饭馆里酒店里是炒邮票的,各家大小旅馆公寓住的也是炒邮票的。家家吃客天天爆满,家家住客天天满员……
邮票炒疯的时候,一些邮票大户或是倒邮票者用面包车、大货车一车车地往邮市里往邮票、资片、小本票、小本册。就在保定、沧州、石家庄这样的中小城市,一些投资散户用人力或机动三轮车、手推车,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或从家里往市场倒腾邮资票品。
这就是马路邮市及露天邮市这一广阔舞台上上演的邮市行情大戏。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