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是价的先行者。
技术分析可以概括为对价格、成交量、时间三大要素的综合分析,其中,量价关系的研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股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共识: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原动力,在邮币卡电子盘中更是如此。
我们在判断大盘或者个股的有效变动时,一般都会考量成交量的配合情况。不过,在我们去钻研成交量问题之前,有一点也需要明确,即使有无数的研究者已经对成交量与股价变动的关系做过深入的研究,也已经有不少理论形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都没有完全掌握量价之间的准确关系。
学习量价关系,首先有一个人我们需要了解,那就是美国投资专家葛兰碧,他是第一个提出量价理论的人。在成交量与股价趋势的关系上,葛兰碧总结出了九大特点,即“葛兰碧九大法则”。
这几个法则读起来简明扼要,比如第一条:“价格随着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为市场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种量增价升的关系,表示股价将继续上升。”
美国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美国的投资专家的研究成果固然值得关注,但在我国的股市, 有一些特点需要注意,要做区别考量。因为我国有涨跌停板制度,其量价关系也因此有了自身的一些特点。涨跌停板制度限制了多空动能,能量得不到充分的释放, 容易形成单边市,容易追涨杀跌,投机氛围较浓,情绪容易大幅波动,进而对股价助涨助跌。比如有这样一些量价特征:涨停量小,将继续上扬;跌停量小,将继续 下跌。封住涨停板时的买盘数量越大,第二天继续上涨走势的概率越大,反之,如果封住跌停板的卖盘数量越大,第二天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有人说成交量是技术分析中最为客观的参考指标,这应该也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准确的,看大盘的成交量能更好的判断市场的整体趋势,而个股的成交量却容易被庄 家用于欺骗散户投资者。操纵的手法一般表现为控制盘面来形成个股的涨跌停,想卖的时候就“诱多”,形成成交量较大的情况,让散户认为行情很好,跟进接盘。 反之,想庄家想买的时候,也可以反向操作,让散户恐慌抛盘,廉价筹码转给了庄家。所以,如果我们要根据成交量来决定买卖操作时,要注意更多因素,比如盘口 是否存在异样的频繁挂单、撤单行为,涨跌停是否频繁被打开,当日成交量是否很大等等,综合来判断。
到今年1月份,A股市 场的投资者数量已经突破1亿,交易所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散户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机构投资者仅为15%左右。中国的“散户市”特征极 为明显,散户参与度大增就是行情的主要推手,散户参与度大减,就会导致市场的低迷。A股向来是一个散户型的市场,所以成交量也就是对于市场人气最直观的判 断指标。
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几波市场大跌,伴随着成交量的逐级回落,以沪市为例,从最 高的日成交量上万亿,降到现在日成交量千亿出头。这样的成交量只能出现局部板块行情的活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泥沙俱下的疲弱走势,任何热点都被淹没在低迷 的人气之中。而股价的相对低位,加上成交量的降低,也说明多空双方在此力量渐趋均衡,而不是单边下跌的情况,底部特征也就越发明显。
此时再回顾已被当做经典理论的葛兰碧量价九大法则的最后一句,在当前的A股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股价连续下跌之后,在低位区域出现大成交量,而股价却没有进一步下跌,仅为小幅波动,此即表示进货,通常是上涨的前兆。”(易说)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