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金融要有更大的发展,很明显必须要走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大众化之路,让合格的大众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与渠道参与艺术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来。艺术金融之所以能够推动大众化,就是它降低了投资的门槛,把本来门槛很高、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品投资,变为一个可以大众化的投资市场与行为。也就是说,艺术金融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让每一个普通投资者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专家,而是只需要选对投资顾问、选定投资平台就可以进行投资的一个市场。虽然如此,在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现阶段,艺术金融适合的投资人还应该是合格投资人的概念,对投资人来讲,这需要有一个门槛,但这个门槛会随着艺术金融发展进程的推进而进一步降低。
投资者参与艺术金融要注意两种理念的选择和认识,一种是资产配置的理念,一种是短期理财的理念。一般投资者要更多地选择前者,规避短期的投资理财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投入资金要有一定的规划,通过不同的产品来结构性地分散风险。不要搞小圈子的投资,慎重地选择投资顾问机构。
1、关注大势。
只有关注大势,并能很好地把握大势的投资才是有智慧的投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未有根本性转变之际,在诚信机制缺失,乱象丛生中,又加入了新的交易制度间的、基于短期行为的种种跨界,增加了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程度,极有可能引发市场交易层面的一场无序竞争的混战。特别是在市场没有出现主导性的力量之时,在整合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势必形成市场集中度低下,过度竞争引爆的混战,导致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 2012——2015年的小年,市场出现了不断萎缩的态势,这是对2011年高速成长所积累的问题是一种消化,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大势,认清市场底层结构。2013年在机构预期的带动下,市场信心有所聚合,但在2014-2015年,因为没有市场的有力支撑,市场信心再次分散、晃动,避险情绪浓重。
2、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敢于承担风险。
投资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调体验的过程与投资风险意识树立的过程。我们既不能因为怕风险而错失创新推出与推广的时机,让太多、太复杂的管制压制了大众参与艺术品市场,并学会分析与承担市场风险的学习机会。在对大的架构的把控下,我们更多地应是进行充分的风险教育,提示艺术品市场风险,让投资者有更多地分析与选择的机会,并逐步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市场风险选择的能力,从而使投资者有艺术品市场风险认识能力,并愿意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面对艺术品市场的机会无所选择,无法分享应有的投资收益。
3、重视策略。
策略在很多方面涉及细节,但一项投资,在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投资整体的成败,特别是艺术品投资更是如此。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一轮行情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维、冷静的头脑、慎独的态度及踏踏实实的精神去细心经营。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既要关注拍卖市场的动向,又要关注一级市场的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结果。
第二要把握好收藏的门类。具体说就是:一是投资书画艺术品。但投资书画艺术品需要相当高的鉴别能力,门槛较高,风险比较大,但流动性高,市场支持面广。二是投资尚处于价值发现洼地的现当代存世艺术家的艺术品。近十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完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越来越多,行情大势不会逆转,关键在于价值发现环节。三是投资工艺艺术品及杂项,如古籍碑帖、玉器、瓷器、贵金属及其相关产品。
第三要注意3大纪律8项注意。所谓的三大纪律是指:
(1)要学习一些美术史知识,本着虚心的态度多请教,多听专家的意见,不要狂妄钻牛角尖,更不要偏执;
(2)要坚持真精新的收藏理念,不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3)确立自己的收藏目的,制定系统规划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八项注意指:
(1)不要听故事,收藏中对事对人要做全面的理性判断;
(2)不要以捡漏的心态去收藏,漏往往也是大陷阱;
(3)收藏趋于热爱止于投机,有恒心才会有恒值,搞好梯度组合才能闲庭信步;
(4)不要靠耳朵收藏,要认准艺价比,艺术价值比炒作更靠得住;
(5)不搞小圈子收藏,要时常跳出圈子多交游,谨防设套、杀熟等高成本支出;
(6)多看、多听、多思考,少动手、慢动手,看准了、想明白了再动手,避免盲目与冲动;
(7)不要跟风追风,确保收藏周期的可控性及资金的延续性;(8)培养良好的平和的心态,看大势把节奏从容应对,享受修身养性的乐趣。
除此之外,我们在投资中,还要观察与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如投资顾问、平台化机构等,以减少风险。对长期合作伙伴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内容:
(1)收益是否长期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
(2)品牌塑造与提升能力是否可持续;
(3)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是否能长期保持;
(4)发展理念是否具有大格局与超前意识;(5)公司文化是否追求竞合中的共赢。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