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980年4月1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发行的长城币,无疑则是长城文化的优秀载体,不仅材质精良,工艺精湛,而且深得世界钱币爱好者的喜爱;在80年代走出国门,为中国改革开放、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这一切都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开发、铸造的,旨在创立中国硬币的国际品牌;由于原材料涨价,终于1988年停止铸造;除81长城币铸造时间较长外,大多只是象征性的国内少量发行,以满足国内钱币爱好者的收藏,具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底蕴;至于社会上流传的多种版本的发行量,均非人民银行官方数据,不足为凭;笔者经多方了解,据原造币厂权威知情人士透露,长城币实际发行总量极少,理论极限数量不足一亿枚(包括精制币),不及马年生肖纪念币的发行总量;其中:一元本位币不足4000万枚、辅币5角不足1660万枚、2角不足770万枚、1角不足3500万枚;而真实发行量,由于人民银行无库存、没有既得利益,迟迟不予公布,惧怕影响现行流通纪念币的价格体系,而更为稀少。
以人们普遍认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巨大”的81长城币为例:经过北京吴团队2年多的积极运作,以及成功上市的状况来看,浮出水面的也不过就是区区60多万枚,市值大约5000万左右,这与许多上市品种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仅北京吴团队一家拥有的现货与电子盘总额,就占了46%左右;而长城币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进入了流通领域,经过了30多年的消耗、沉淀,保管完美的又有多少呢?至此,来自权威知情人士的信息,还是比较可靠的,与社会流传的“巨量”,也是大相径庭、相距甚远的;作为中国唯一退出流通领域的当代中国硬币—长城币,才是属于真正有品位的收藏品,绝无扩容压力与风险;目前,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正确引导,营造和谐气氛,而不是缺乏诚信的利益纷争或“小聪明”,提升长城币的文化品位与自然价值,不仅仅是单纯的投资与收藏,更不是没有战略目标的恶意炒作,而应该志在长远;希望主力珍惜、收藏和投资者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特别是应该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收藏技术,来振兴长城币的收藏与投资事业,使长城币爱好者,真正领略到长城币自然增值的文化内涵和乐趣。
附录:权威知情人士提供的《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长城币发行量的相关章节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