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1989年第11届亚运会金银纪念币赏析(6)腾起于空中的美

       “同生在世界东方,同长在亚洲大地,我们是五环中的一环。”1990年北京亚运会,这应该是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振奋人心的歌词。同样,这也是1989年发行的“第11届亚运会”系列第1组金银纪念币重点突出的主题。
       但“第11届亚运会”系列金银纪念币第1组中的4枚银币,“女子跳水”是以优美到令人心醉的姿势打动我们的。4枚银币中,也只有它的设计,如诗一般的舒缓,如舞一般的炫目。严格地说,题材讨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身是女性题材,又是女子运动中最适合于艺术展示的项目。背景不做任何限制,动作不做任何限制,设计师的想像空间,也由此展开到无限大。但“女子跳水”的设计并没有天马行空,而是把笔墨的重点,凝固在运动员跃入空中,身体正准备打开的那特定瞬间。两只手臂如鸟儿的翅膀,带着对天空的向往,呈“一”字型大幅度展开。下半身由大腿至小腿至脚腕至指尖,绷直为一条直线,与上半身躬至最小程度。而在币面展示更多的,是女运动员光洁的后背。后背无言,运动员长期训练的艰苦,运动员报效祖国的信念,都在这“无言”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整个设计一气呵成,如同跳水动作,干净而利索。
       有人把跳水比作空中芭蕾,其意有二,一是芭蕾古典的优雅的气质,二是空中飞旋的屈伸的技巧。但单一从技术上说,跳水本身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实际比赛中,能把简单的机械的动作,在短短时间里,尽最大程度舒展到惊艳舒展到华丽,且要保证技巧的准确性和高难度,确实不易。
       “女子跳水”银币的背景,也是以线条来表示。上端7条拉成半圆的弧线,与女子跳水在空中展示的动作相呼应。下端两条波浪型线条,自然是游泳池的写意。虽有添足之嫌,但并不破坏币面整体结构。顽皮的吉祥物盼盼,此时也学女子跳水的动作,两臂向上,跃入更开阔的空间。
       第11届亚运会跳水的8枚金牌,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子平分秋色,共夺得女子团体(高敏、许艳梅、余晓玲、张玉萍、伏明霞)、女子1米跳板跳水(高敏)、女子3米跳板跳水(高敏)、跳台跳水(许艳梅)4项冠军。“女子跳水”银币,将她们的辉煌战绩,永远凝固于币面。(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