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1989年第11届亚运会金银纪念币赏析(3)飞旋的羽毛球

       此前一年,1988年发行的“第24届奥运会”5枚金银币,4女性1中性,典型是阴盛阳衰的暗讽。也必须承认,1980年代,中国体育界阴盛阳衰现象确实严重,但在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上过于强调,多少有些伤男性的自尊。1989年问世的“第11届亚运会”系列金银纪念币第1组,1金4银5款品种,3枚男性,2枚女性,完全将传统观念颠覆了过来。
       其实,男子体育运动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男子羽毛球。其中赵剑华曾获1985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以及1986年汉城亚运会男单冠军,李永波与田秉毅两夺1987年、1989年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所以,“第11届亚运会”系列第1组中的4枚重27克的银币,列“男子羽毛球”在头一位,有其充足而恰当的理由。
       “男子羽毛球”银币的币面设计,巧妙而艺术,后置背景为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横线由羽毛球拍顶端缓缓上扬姿,逆运动员跑动的位置,流向币面右侧。这是种暗喻手法,设计师将男子羽毛球的征战,喻为一首进取之歌,不屈不挠努力,奋力顽强拼博,最终爆发至歌曲高潮。果然,1990北京亚运会,男子羽毛球队全胜而归,分别夺得男子单打(赵剑华)、男子双打(田秉毅、李永波)和男子团体3项冠军。
       结局是辉煌的,过程却是艰难的。“男子羽毛球”银币的币面,就是艰难过程中的局部特写:运动员右手握拍向下,呈“海底捞月”之势,正奋力抢救即将落地之球。运动员全身动作,包括前倾的上半身,向前呈半屈之姿的左腿,以及向后舒展的左臂、向后半抬的右腿,都是为“海底捞月”抢占跑位。看似是半转的侧身,却最能体现运动员运动状态。专业解释:“羽毛球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室内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双方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高规格的羽毛球赛,是力量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还是精神的较量。“男子羽毛球”币面,重点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场较量。虽然交战的另一方没有在币面出现,但赛场上的激烈,赛场上的抗争,通过运动员不敢有半点松懈的面部表情,已完完全全表达了出来。
       第11届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在币面既是吉祥物,又是运动员为之苦苦争夺的羽毛球。一箭双雕,既有深长的寓意,又起到了简洁画面的效果。(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