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七次下西洋,始终被认为航海史上壮举。英国专家李约瑟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郑和”金银纪念币问世之前,1985年,邮电部有J113“郑和下西洋580周年”邮票问世,4枚套,李大玮设计,分别从“人物”、“和平使者”、“贸易文化交流”及“航海”等4个方面体现主题。2005年,中国邮政与中国人民银行不谋而合,又推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全套共3枚,另外发行有小型张。3枚邮票为“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小型张为“航海图”。7枚邮票,1款小型张,也有侧重,也有重复。 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推出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金银纪念币,1金1银共2枚,背面图案各自有别,正面图案则共同同一幅图稿。整个构图相对比较简单,上为环状,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下以喷砂底面隔出狭窄区域,中缀“2005”年号。币面正中以圆环圏出的独立区域,中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下为“1405-2005”年代数字。在中国,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自然值得隆重纪念,当时由交通部牵头,中宣部等16个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门成立了纪念活动领导小组。徽标征集为纪念活动之一,主要用于上海“郑和航海和国际海洋博览会”及相关活动。 币面上的活动徽标,出自西安韦曲中学美术教师姚颖之手,构图简洁,构思巧妙。在币面上表现,分别以对比相对强烈的3种色彩来展示。其中深蓝之色的“帆船”,风劲帆鼓,寓意大明帝国的船队,气势如虹,正乘风破浪而行。尤其是由“深蓝”生出绵绵联想,闭上眼,仿佛能感受船队行驶于海面的速度与心情。浅蓝之色的“海浪”,为抽象的弧形水纹,茫茫大海之上,浪花迭起,一波又一波,直向天边。卷起的3朵浪花,体现了纪念活动“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主题,也表达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坚毅精神。 明宣德八年(1433)四月,郑和逝世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后赐葬于南京牛首山。(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 |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