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纪念封里的2003年!

在微信群看到一枚2003年非典实寄封。具体见图。 
 
这枚纪念封如同一部微型史诗,将2003年那场全民战“疫”的集体记忆,永久镌刻在纸张与油墨之间。当我们凝视这枚由内蒙古集邮公司发行、设计师马树河创作(编号NM.F79)的纪念封时,那些关于勇气、团结与希望的细节,正从邮票、邮戳与图案中缓缓浮现。 纪念封正面的邮票上,“SARS”标识被红圈凌厉划去,这一视觉符号极具冲击力——它既是对病毒的宣战书,也是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念图腾。邮票右侧的邮戳清晰记录着时间“2003.05.19”与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山路”,这一天,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此枚邮票,以邮政特有的仪式感,为这场战役留下历史注脚。
 下方图案里,地球、盛放的郁金香、向日葵与“控制SARS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标语交织,勾勒出两层深意:地球卫生安全的全球性象征着公共,鲜花则寄托着对生命健康、对疫情退散的殷切期盼——即便在危机之中,中国人对希望的向往从未褪色。  
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突袭中国。正如纪念封背面文字所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国人民随即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姿态投入战“疫”。 他们中有白衣战士的逆行:医护人员冲在前线,以专业与无畏筑起生命防线;有基层防控的坚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织密防控网络,让“群防群控”成为现实;更有全民意志的凝聚:从城市到乡村,人们自觉配合隔离、关注疫情动态,用平凡的坚守诠释“和衷共济”。 
纪念封上的长城图案恰是这一精神的隐喻——它蜿蜒千里,正如中国人民在危机前的团结,绵延不绝、坚不可摧。 这枚纪念封不仅是2003年的历史切片,更在时光中完成了精神的传递。当新冠疫情袭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精神再次迸发:医护人员驰援疫区、科研人员加速攻关、普通人居家坚守……这种刻在民族基因里的凝聚力,与非典时期的坚守一脉相承。 如今,再看纪念封上“控制SARS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字样,更能理解它超越时代的价值——公共卫生安全面前,唯有团结与科学,方能穿越危机,迎来繁花似锦的明天。 这枚纪念封的重量,早已超越纸张与邮票的物理尺度。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种精神的凝练,更是对每一个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的致敬。方寸之间,战“疫”的史诗永远鲜活,而“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也将在未来的挑战中持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