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邮戳,是我近两年最愉悦的事情之一。那一枚枚邮戳,仿佛是生活馈赠的印记,让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
然而今天,当我走进天门市的卢市邮政支局时,迎面而来的牌匾让我心头一震,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卢市——这个地方,对我而言,承载着太多的情感与回忆。
1978年8月,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白马寺镇一所偏远的学校——卢市中学。
那天,一位好友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送我到学校报到。砖渣路面坑坑洼洼,坐在后座颠簸得仿佛随时会被甩下来。好不容易到达学校,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失落:学校坐落在高台上,三间四面透风的民房,既是办公室,又是厨房;左侧一排低矮的教室,右侧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树影下,是学生的活动场地,面积不过半块足球场大小。在大槐树前方,是一排简陋的教师寝室。尽管条件简陋,我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决心在这里开始我的教学生涯。初为人师,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那一年,我教初二的数学。初二下学期,全镇举行初二、初三年级联合竞赛(那年教育体制改革,初中二年制改为三年制)。我所教的学生李同学在联赛中(初二、初三一张试卷)获得第三名,崭露头角。这件事带给我极大的鼓励,也让我更加投入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我常常利用休息天无偿补课,为他们答疑解惑。夜晚,我与学生们一起点起煤气灯,满手的烟熏、满脸的污迹,却让我们师生相视而笑,乐在其中。
有一年冬天,为了解决师生的吃水问题,我们没有资金请人挖井,只能靠教师自己动手。我们几位年轻教师在井下挖土,其他教师负责提土和码砖。挖一圈,土砖井就自然下沉一层,直挖到井浸水为止。当我们从井下上来时,脚下踩着冰渣,发出吱吱声响,但想到师生们终于能喝到清澈的井水,心中满是温暖。
在卢市中学的三年,是我人生中一段特别重要的时光。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也赢得了师生的认可与赞扬。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简陋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往往能磨砺出最深的情怀和最坚定的信念。
转自:专题邮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