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李云中:邮票设计界的一股年轻锐气

李云中,2015年才开始步入邮票界的设计家,然而短短一两年间,即声名鹊起,先后设计了《西游记(一)》《月圆中秋》《玄奘》等三套颇为经典的邮票作品,以其传统内蕴的艺术风格,考据严谨的创作态度,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欢迎,这三套作品的市场表现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收藏热门。

而他本人,却是一位年轻的邮票设计家,在邮票界,算得上初出茅庐,却显然有着“出名要趁早”的年轻锐气和才情横溢。

邮来邮网小编在李云中绘画工作室见到他的时候,他刚结束一个多月的奔波,从内蒙古,西安等地参加《玄奘》邮票发行式回京,脸色略带疲惫,但目光有神,从容健谈,精神状态着实不错。

 

绘画启蒙并非艺术世家幼承庭训自有天生禀赋创作渊源

李云中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管辖下的土默特左旗,幼年时光就在这里度过。塞外草原上的土左旗,并没有书画世家创造的专业艺术教育,却有着民间祖祖辈辈传承的文化土壤。在李云中的记忆里,家乡很多上了年岁的老太太,闲暇之日就盘坐在土炕上,剪纸,绣花,描花样子、捏面人儿……他的祖母,也是这样一位慈蔼的老人家。耳濡目染间,天生的绘画禀赋就这样萌发出来,直到他走上艺术求学路线,成立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在社会上逐渐小有名气。如今,李云中的传统国画和宗教绘画已成为很多人竞相临摹的对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绘画考据派尊重历史艺术原貌,考据是最基本的要求

李云中主攻的是历史传统题材和宗教题材绘画,而在这个领域里,大量的考据和史实求证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功课,大到山川风物殿宇楼阁,小到衣帽服饰生活用具,乃至于行为方式、精神状态等等,都需要严谨的考据。他的家里,不止是绘画用具,更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艺术书籍,面对宗教历史的绘画艺术创作,严谨考据,认真对待,这是基本的态度。

 “我个人很反感‘乱画’,包括影视剧创作,在民族艺术文化传承方面,中国做的很不好。”他这样说。他曾参与过《西游记》等影视剧方面的美术工作,直观的感受是:当下的影视剧不重视考据,只是一味自我感觉良好地去设计,或是学习模仿西方的魔幻化,那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关于中国历史宗教这方面的题材,多去做功课,做考据,做出来的东西才是适应中国文化审美的作品。为此,他和同学在央美成立了一个宗教绘画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称不上,只是与同门一起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一个非典型性的梳理吧。”他谦虚道。

 

《玄奘》邮票执笔方式有误?李云中:其实古人早有二指执笔法

   《玄奘》邮票已经正式发行,可以说是他对于宗教历史严谨考据的一个代表作品。玄奘是李云中心中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一个人物,在接到任务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绝非《西游记》里那个世俗化的,市侩气很重的唐僧。一千多年前,玄奘独身一人,渡过流沙,越过葱岭,跋涉千山万水,去到印度,历经十七寒,他走遍印度各国,在那烂陀孜孜求学,回国后翻译经文,主持译述,在我国佛经翻译史上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在设计邮票的时候,怎样画出一代宗师的风貌,画出历史感、厚重感,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课题。

《玄奘》全套两枚邮票,另有一枚小型张。李云中认为,每一枚邮票可以代表着一个特有的阶段。第一枚表现玄奘二十多岁西行求法,是坚毅果敢的形象;第二枚刻画玄奘晚年译经的辛苦,与大唐朝廷周旋,管理译经团队,其中艰辛甚至不亚于当初的西行求法;小型张是想要表现出玄奘的载誉而归,是佛门一代宗师意气风发的形象。而他最关注的,是人物在不同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风貌,比如人在二十多岁和六十多岁不仅形貌不一样,散发出的个人气质也不一样的,就会有一种意气风发和饱经沧桑的区别感。

而在考据细节上,李云中更是极尽认真,力求逼近唐代的历史真实,例如对于《东归译经》这枚邮票,很多人都对提笔姿势提出了疑义,他解释道:“有些人可能没有看相关的资料,一拍脑门就说,这个是错的,其实去查一查资料就会发现,五指执笔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玄奘生活的年代,执笔的方式多是二指或者三指执笔法,其中两指执笔法写出来更漂亮,据说王羲之就是两指执笔法写的《兰亭集序》。北齐的《校书图》中,也可以看到文人校注书稿时候就是两指执笔法,就是邮票里玄奘用的执笔法。”


坚守宗教历史绘画艺术,也希望参与更多的邮票设计工作

在宗教历史绘画艺术上,李云中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今年他会出版的一本佛造型全集,收录了二百余幅佛像绘画,这是他历年来对于佛造型的理解,也是一本近些年来关于宗教绘像的专著。

而在工作之余,他也希望参与更多的邮票设计创作,尤其是历史宗教人物题材,颇受集邮爱好者欢迎:“可能是因为有这些群众基础的东西,所以邮政觉得我可以胜任《玄奘》邮票的创作。”他说道。面对自己的邮票受到邮迷的肯定,他只是归结为“幸运”,笑谈以后应该把大家的关注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能登上“国家名片”,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肯定。    

七零八零后大多是有集邮经历的,集邮也是那个年代普及全国的文化爱好,在谈到现在集邮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一话题时,李云中说:“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使命,而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可能就会转向另一个状态,这个过程其实是不可逆的。但是邮票又是有大有可为的空间,具体怎样运作,怎样与我们的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这需要各方面的出谋划策。邮票的价值不能仅仅作为国家名片从而只留停于收藏上,而是要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更加地贴近生活,这样才有发展的潜力。”

    

采访结束后,李云中向我们展示了一批准备出版的佛像画稿,线条细腻,人物生动。在这些作品上,既有狰狞的金刚,也有温善的菩萨,正所谓,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 ,所以慈悲六道。也许这样截然不同两类形象,正如李云中在艺术创作上的风格:

敛目垂心自成天地,锐气纵横描绘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