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檀怀宇:巴黎恐怖袭击“邮”记

来源:中国邮政报

2015年11月29日晚饭前,当我下楼打开信报箱时,一叠我一直期待的邮件出现在眼前。这些信件和明信片是我在“11·13”巴黎恐怖袭击后,第一时间寄出的,上面的电子邮票时间还显示着“2015·11·14·12H”。我寄出邮件的邮局和恐怖事件发生地在同一个大区——第十区,这回真是“原地实寄”了。 

显示着“2015·11·14·12H”的电子邮票


细数起来,这是我的第109次出境旅行,依旧是独自出行,在经过21天的意大利旅行之后,我直奔巴黎。这次我只能在巴黎停留4天。我到巴黎的时间是2015年11月12日10点,我怎么也想不到我的此次巴黎之行会如此跌宕起伏。 


在离开米兰的火车上,我被四五个贼合伙算计,偷得我身上分文不剩,所幸在巴黎得到朋友的帮助。但在之后的旅行中,我不得不尽可能地选择青年旅馆住宿。物质上可以低要求,但精神上必须高要求,为此,我把每天的开销都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邮票(明信片)、住宿、景区门票、交通费、食品。 

在巴黎,我选择了位于第十区的火车北站门口的一家青年旅馆,床位费每天36欧元(约合人民币270元),交通极为方便。入住时,前台的小伙子要登记我的信用卡,说没有不能入住,就是付押金也不行。可是我的信用卡被偷了,无论我怎么解释都不行。就在这时,我身边的一个马来西亚小伙子拿出了他的信用卡帮我登记,我这才得以顺利入住。 


光栅明信片


到巴黎的第二天(11月13日),我逛了一整天的卢浮宫,回来的路上,隐约听到了巨响,但感觉太遥远了,不能确定是什么声响。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时,已经累得有点儿打晃了,草草洗了澡便睡下了。 


 

恐怖袭击后冷清的街头


夜里,楼下的警笛声就没断过,我朦朦胧胧地想,这是哪儿着火了吗,还是我住在消防队旁边了?我渴得起来喝水,顺便看了一眼手机,才知道外面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这时,楼下前台的小伙子来敲门了,询问每个床铺的人在不在。我知道事情很严重,盘算着天亮后能做些什么事。这两天光顾着看博物馆了,还没来得及去邮局。明天是周六,只有少数邮局上半天班,周日所有邮局都不上班,所以明天上午可以去邮局。 


还在营业的邮局


11月14日,吃过早餐后,我就出去找邮局。火车北站的两个邮局都没开,有人告诉我火车东站可能有邮局营业。于是,我又朝着火车东站的方向摸过去。到了那家邮局,时间已是10点多了,但这里还是没营业。我继续询问,得知火车东站正门对面不远处有一家邮局营业,于是又继续找。那天上午,巴黎街上的气氛很凝重,满街的警察。我住的地方居然距离发生恐怖袭击的区域只差几条街。而我现在要去找的邮局,竟然是和恐怖袭击发生地在同一方向。 



邮局里怪异的气氛


终于找到了这家还在营业的邮局,我来不及高兴,两步就走了进去,希望在下班前赶紧办完业务。里面的气氛很怪异,有10多个深色皮肤的人,站成半包围状,也不靠近柜台。柜台里有位老者,一会儿在柜台里,一会儿转身进后门。我拿着要寄的信件和明信片上前跟他说:“这些要寄到中国,我要买邮票。”他不会说英语,但听懂了我的意思。他回答的法语我也明白了大意:“那边有邮资机,上面有英文,自己打印邮票。”我站在邮资机旁傻眼了,这邮资机能接受的最大金额是2欧元硬币,可当时我身上面值最小的钱是50欧元纸币,我要打印14张邮票,每张1.2欧元,那得需要多少硬币呀。



只能接受2欧元硬币的邮资机


我硬着头皮回到那位老者面前,拿着50欧元纸币,赔着笑脸说:“我只有这钱了,您能帮我换开吗?”老者的脸依旧冰冷,手一指门外:“找咖啡馆去换!”天啊,这是恐怖袭击的第二天,又是周六,街上的商店都没开门,到哪儿去找咖啡馆呀!平时人来人往的火车东站,现在清净得就跟北京闹非典那段时间似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明信片的柜台,我还挑了5张明信片,人家说刚开张,找不开钱。出火车东站再往其他方向看去,有的路口已经封了。 

铁质明信片

换不到零钱,我就不能打印出邮票,就算有再好的计划也白费。这时,我突然想起原计划15日去世界文化遗产枫丹白露宫,我可以先去买票找开钱。我立刻转身进火车东站,找到了售票窗口,然后询问明天想去枫丹白露宫,今天能否买票,顺便也问问怎么坐车。女售票员态度极好,我顺利地买好了票、换好了零钱。我一阵风似地赶回邮局,一口气把14张1.2欧元的邮票都打印出来,一张一张仔细贴好,然后捧着这些邮件回到柜台。 



邮局里的气氛缓和了,柜台里也换了一位女员工值班


此时,柜台上值班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员工,周围那10来个深色皮肤的男子也不见了,我顿时感觉安全多了。女员工会说英语,我跟她说:“请帮我把邮戳盖好,我想要今天上午的邮戳。”她上来就盖,看她的盖戳水平,我心里顿时就凉了,要是按这水平盖戳,我的全部努力就报销了。于是我赶紧问她:“我可以自己盖吗?”她看着我认真的样子,二话没说就把戳和墨盘给我了。


笔者自己盖好了全部邮戳


我在2分钟内盖好了14个信封的邮戳,然后问她,我还想寄1张光栅明信片和2张铁质明信片,怎么付邮资。她说,光栅明信片的邮资按普通明信片的邮资支付,铁质明信片的邮资是按重量支付。随后她帮我称重,并从柜台底下瞬间打出了一张带有“准确时间”的邮票,邮资是2.6欧元。女员工还热心地帮我用法文写了寄信地址,这样,我从巴黎寄出的所有邮件全部符资实寄。11:50,我走出邮局大门,如释重负。 


笔者在信封上手绘凯旋门


所有邮品于“关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寄出,这是所有实寄邮品的最高意义。那天,我这几个信封和明信片值钱与否根本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它们都是我旅行的标签,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我收藏的时光。今天,恐怖的阴霾早已散去,我也开始在这些珍贵的信封上绘制巴黎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