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1976年9月逝世,按照国际通行的换头换票的原则,1977年发行了普18工农业生产普通邮票。普18虽然没有完成拔乱反正的任何,但给当时的邮票带来一定的新意。当时的邮票,无论是普11、普12、普无号、普14、还是普16,以及普13,都与革命圣地有关。再加上很多普票没有发行高值票,因此,很多包裹单或者超重邮件还在用20年前的普9来用。因此,普18是不完善的,最高面值70分满足了国内普通邮件的需求,但大宗邮件还要借助普9等早期邮票,这是不符合惯例的。因为按照换头换票的原则,以前的普票是不能再用,至少邮局不能再出售更不能重复印刷,只能是顾客自己带着去邮局才可以用。
普18发行后,还是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奔马发行后,邮票完成了拔乱反正,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邮票上的“农业学大寨”和“抓革命促生产”等口号。已经不再适用,事实上,8分和20分邮票事实上处于停售的状态。
奔马以后,由于普18的8分和20分越来越不适用,因此,JT邮票增加发行量,低值的JT票发行量超大,少则1000万,多则2500万,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最大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低值票,信销票都很多。很多邮友手里都有什么奔马、齐白石、脸谱、桂林山水这些邮票的4分8分的信销票。以及国歌,国徽,国旗等全8分邮票邮票也很常见。
即然8分和20分有些冷淡,那么当时销售的普票中,4分双连和10分双连则特别的多,现在出现的邮册以及实寄封中,4分双连和10分双连是特别常见的,4分双连和10分双连的常见度,不亚于8分和20分的频率。另外一点,我们小的时候最热门的邮票是普17,这显然是库存的,有人认为普17后来大量再版过,但再版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根据换头换票的原则,再版普17不合常理,虽说普17的内容非常中性。
另外,普18发行后,由于高面值票奇缺。又发行了普20补充。普20仅有补充功能,不是面值齐全的普票。而普19发行量小,根本没有见过,也只是在邮市见过,没见过邮票卖,也没有见过实寄封(当然不是现在淘宝卖的实寄封,是邮票发行时的实寄封)。因此,普19可以说没有任何影响力。
1981年,普票再一次实行了换头换票的原则,普22发行,以及同时发行的普21,也是面值非常齐全的,全面代替了普18。从此,各种面值的普18,特别是有普22面值的普18已经基本上完全消失了。1983年,普18的8分和20分已经下明文停止销售。从此,普18在中国大陆上消声无影了。此后14年间,普18很少用于邮政,只是小规模的手里留下来的普18还在贴用,再想找普18,只能到邮市或集邮柜台查找。
1997年,中国邮政开始了50分平信的面值,这时的普18不知怎的又冒了出来。出现了很多普18的50分邮票用于通信。这些50分从何而来,至今不得而知。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