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8日上午10时36分,由国家邮政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邮政局、开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大型宋代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门前隆重举行。
中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的发行,中外邮迷和美术界人士为之喝彩,成为最令人期待的一套邮票。
发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可谓厚积薄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封市邮电局就把开发《清明上河图》邮品列入议事日程。1984年曾特邀邮票设计家黄里、任国恩联袂设计发行了《清明上河图》纪念张2枚,图案选取的是长卷里的中心景物“东水门”和“虹桥”,受到广大集藏爱好者的喜爱。不久,《清明上河图》明信片发行,全套10枚,连接起来是完整的长卷,分开欣赏又是一幅幅风俗画。1995年前后,开封市以地方题材申报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但邮票发行部门明确表示,《清明上河图》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上的风俗画代表作,故不应做“地方题材”,而是国家题材,“地方题材”的定位降低了该画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此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邮政局多次进行申报,全国许多集邮爱好者著文呼吁,得到的回复是:《清明上河图》邮票已列入国家邮票选题。国家邮政局原局长刘立清说:“《清明上河图》邮票一定要出,要当作重点邮票出好、出彩。”此前,部分集邮爱好者提出,我国台湾已发行两套《清明上河图》邮票,为什么内地不发行这套名画邮票呢?对此,邮票发行部门有关人士解释说,早在几年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就精心设计出《清明上河图》邮票图稿,准备印制发行。但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线描工笔,当时印制邮票所采用的照相凹版或胶版印制常规技术,不能理想地把原画古色古香的韵味、众多人物及景物刻画出来,如采用雕刻混合凹版印制,条件尚不具备。为了出好这套邮票,国家邮政局宁缓勿急,并同时开始正式批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胶雕印刷机。关于台湾发行邮票的情况,集邮专家介绍说,台湾邮政于1968年6月18日 发行了《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图案为街景风光和汴河秀色,后2枚为御花园、城墙、城门和汴京桥。1969年5月20日 又发行了《清明上河图古画特写》邮票,胶版印制,全套5枚,前2枚连票,后3枚单票,图案依次为花轿、鼓乐、茶摊、卖画、牛车,虽然彩金套印,但古味风韵丧失殆尽。专家指出,台湾邮票依据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5位画家的合作摹本,简称“清院本”,此画仅长152.8厘米,与原画527.8厘米长卷差异很大,不可混为一谈。由此可见,中国邮政对待重大历史题材邮票的发行是非常慎重的。《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全套9枚,三个横三连,胶雕混合版印制。专家们评述,这套邮票的发行将创下几个第一:依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卷原作设计邮票,基本反映原画风貌,这在世界同类题材中是第一次;在中外邮票印制史上,雕刻版规模居第一。因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将是中国邮票从清代1878年始发行迄今,最为精美的一套古代名画邮票。
邮票的发行日期,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持“节气”说者认为,邮票应在2004年清明节前后发行。持“地名”说者认为,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当时在东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即为“清明坊”,《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即是清明坊一带的街市景色,加之原画上的“驴驮木炭”、“新酒”招牌、“西瓜摊”、“孩童光身”等情景表现的并非清明景致,而是秋景,所以10月发行邮票正与画景时节吻合。开封市政府从促进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出发,在2003年6月的一份申报文件中提出,“拟在举办省级节会‘开封菊花花会’的同时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最后,采纳了开封市政府的意见,将邮票的发行日期定为2004年10月18日 前后
中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的发行,中外邮迷和美术界人士为之喝彩,成为最令人期待的一套邮票。
发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可谓厚积薄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封市邮电局就把开发《清明上河图》邮品列入议事日程。1984年曾特邀邮票设计家黄里、任国恩联袂设计发行了《清明上河图》纪念张2枚,图案选取的是长卷里的中心景物“东水门”和“虹桥”,受到广大集藏爱好者的喜爱。不久,《清明上河图》明信片发行,全套10枚,连接起来是完整的长卷,分开欣赏又是一幅幅风俗画。1995年前后,开封市以地方题材申报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但邮票发行部门明确表示,《清明上河图》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上的风俗画代表作,故不应做“地方题材”,而是国家题材,“地方题材”的定位降低了该画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此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邮政局多次进行申报,全国许多集邮爱好者著文呼吁,得到的回复是:《清明上河图》邮票已列入国家邮票选题。国家邮政局原局长刘立清说:“《清明上河图》邮票一定要出,要当作重点邮票出好、出彩。”此前,部分集邮爱好者提出,我国台湾已发行两套《清明上河图》邮票,为什么内地不发行这套名画邮票呢?对此,邮票发行部门有关人士解释说,早在几年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就精心设计出《清明上河图》邮票图稿,准备印制发行。但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线描工笔,当时印制邮票所采用的照相凹版或胶版印制常规技术,不能理想地把原画古色古香的韵味、众多人物及景物刻画出来,如采用雕刻混合凹版印制,条件尚不具备。为了出好这套邮票,国家邮政局宁缓勿急,并同时开始正式批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胶雕印刷机。关于台湾发行邮票的情况,集邮专家介绍说,台湾邮政于
邮票的发行日期,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持“节气”说者认为,邮票应在2004年清明节前后发行。持“地名”说者认为,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当时在东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即为“清明坊”,《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即是清明坊一带的街市景色,加之原画上的“驴驮木炭”、“新酒”招牌、“西瓜摊”、“孩童光身”等情景表现的并非清明景致,而是秋景,所以10月发行邮票正与画景时节吻合。开封市政府从促进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出发,在2003年6月的一份申报文件中提出,“拟在举办省级节会‘开封菊花花会’的同时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最后,采纳了开封市政府的意见,将邮票的发行日期定为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