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集邮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许多人认为艾滋病离他们很遥远,其实艾滋病有时就在我们身边。艾滋病的历史并不长,但却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现在,请和小编一起来了解邮票上的抗艾史,向零艾滋迈进。对疾病多一分了解,对患者少一分歧视,要爱不要“艾”。
如何表现艾滋病这一敏感的主题成为摆在各国邮票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英文AIDS和法文SIDA(即“艾滋病”)作为邮票的画面。印度尼西亚发行的世界艾滋病日邮票。
通常用血液来表示艾滋病得传播,如俄罗斯发行的“防治艾滋病”邮票。
1991年,一个名为“视觉艾滋病艺术家核心小组”的艺术家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来表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他们选择了红丝带,因为红色让人想到血液和激情,于是红丝带成为艾滋病的国际象征。代表防治艾滋病的红色丝带,是艾滋病专题邮票的常见内容。美国发行了《AIDS Awareness》(艾滋病警示)
一般来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四条:输血、不正当性行为、吸毒和母婴传播。生活和工作中一般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进餐、握手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的内心是脆弱的、敏感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一枚莱索托发行的邮票画面上是两个拥抱的孩子,文字是:“艾滋病患者需要的是友谊,而不是歧视”。
2000年西班牙发行了“防治艾滋病”邮票,画面是一个男孩正在用抹布将墙上的“SIDA"(艾滋病)字逐一抹去,表现了人类和艾滋病斗争的决心。
2003年12月1日,我国国家邮政发行《世纪防治艾滋病日》纪念邮票,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的一项重要举措,邮票采用关注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折叠“心”形红丝带,预示着人们对全世界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和关怀。
虽然还没有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有效方式,但小编相信,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终将解决这个医学界的难题。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