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欧洲西北部的比利时,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却因其所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承,素有“欧洲十字路口”之称。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个美丽的欧洲国家却知之甚少。一提起欧洲,我们关注的目光往往更多地投射于一些传统国家,殊不知,“欧洲十字路口”必定有它独特隽永的魅力。
同样对于中国集邮者来说,比利时的邮票及集邮,似乎也离我们遥远了一点儿。“距离产生美”之前一句或许应该是“距离阻隔美”,但一旦发现,距离就不再是问题,美好的事物,全世界都通行。
记者的这番感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一次与比利时邮票的“亲密接触”。促成这次“亲密接触”的牵线人,就是来自遥远比利时的一位邮政官员皮埃尔·兰博先生。
皮埃尔先生担任比利时邮政邮票经理职务,2014年5月,他因公来京,在邮票印制局的协助下,《集邮博览》提出对他进行一次专访,他欣然接受。灰白头发的皮埃尔先生身材高大,一副典型的欧洲老绅士派头,脸上总是挂着友好的微笑,待人彬彬有礼。一见面,提到我们共同的话题—邮票和集邮,皮埃尔先生立刻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此时此刻,双方通过邮票的交流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彼此的沟通障碍,眼前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化身为友好的使者,跨越千山万水,融汇为世界语言。
经皮埃尔先生介绍,我们基本了解了比利时邮票和集邮的概貌,管中窥豹,其中也折射出欧洲集邮的点滴现状。有趣的是,与相距遥远的中国的集邮状况做一对比,竟然发现了不少相似之处,当然,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某些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多沟通多交流,让不同的文化背景因集邮而结缘,也因集邮而推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这也是我们把这次愉快的对谈带给读者的初衷,全世界的集邮者都有同样的心愿,让我们通过集邮而认识彼此,让我们通过集邮而感受快乐。

同样对于中国集邮者来说,比利时的邮票及集邮,似乎也离我们遥远了一点儿。“距离产生美”之前一句或许应该是“距离阻隔美”,但一旦发现,距离就不再是问题,美好的事物,全世界都通行。
记者的这番感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一次与比利时邮票的“亲密接触”。促成这次“亲密接触”的牵线人,就是来自遥远比利时的一位邮政官员皮埃尔·兰博先生。
皮埃尔先生担任比利时邮政邮票经理职务,2014年5月,他因公来京,在邮票印制局的协助下,《集邮博览》提出对他进行一次专访,他欣然接受。灰白头发的皮埃尔先生身材高大,一副典型的欧洲老绅士派头,脸上总是挂着友好的微笑,待人彬彬有礼。一见面,提到我们共同的话题—邮票和集邮,皮埃尔先生立刻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此时此刻,双方通过邮票的交流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彼此的沟通障碍,眼前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化身为友好的使者,跨越千山万水,融汇为世界语言。
经皮埃尔先生介绍,我们基本了解了比利时邮票和集邮的概貌,管中窥豹,其中也折射出欧洲集邮的点滴现状。有趣的是,与相距遥远的中国的集邮状况做一对比,竟然发现了不少相似之处,当然,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某些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多沟通多交流,让不同的文化背景因集邮而结缘,也因集邮而推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这也是我们把这次愉快的对谈带给读者的初衷,全世界的集邮者都有同样的心愿,让我们通过集邮而认识彼此,让我们通过集邮而感受快乐。

比利时:小国,大邮政
皮埃尔先生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比利时邮政(bpost)的概况。作为一个仅有1100万人口的小国,拥有35000名员工的比利时邮政在该国已属大公司之列。该公司创建于1830年,历史悠久。2004年完成了私有化,目前国家占有50.01%的股份,依然是大股东。和中国邮政一样,比利时邮政也肩负着包括邮件收寄、窗口服务、邮政金融等众多业务,其中自然也包括邮票的印制、发行及集邮业务。
皮埃尔先生特别强调,在比利时,邮票的印制和集邮是由分别不同的部门在负责,比利时邮政拥有自己的印刷厂,而因其“国家大股东”的原因,印刷厂还带有一些国有性质,不像德国和荷兰邮政,这些年他们的印刷厂已经从邮政独立出去了。谈到这点,皮埃尔先生语带骄傲,显然很以此为荣。

皮埃尔先生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比利时邮政(bpost)的概况。作为一个仅有1100万人口的小国,拥有35000名员工的比利时邮政在该国已属大公司之列。该公司创建于1830年,历史悠久。2004年完成了私有化,目前国家占有50.01%的股份,依然是大股东。和中国邮政一样,比利时邮政也肩负着包括邮件收寄、窗口服务、邮政金融等众多业务,其中自然也包括邮票的印制、发行及集邮业务。
皮埃尔先生特别强调,在比利时,邮票的印制和集邮是由分别不同的部门在负责,比利时邮政拥有自己的印刷厂,而因其“国家大股东”的原因,印刷厂还带有一些国有性质,不像德国和荷兰邮政,这些年他们的印刷厂已经从邮政独立出去了。谈到这点,皮埃尔先生语带骄傲,显然很以此为荣。

据他介绍,比利时邮政的印刷厂设备比较先进,2016年还将会上一套新的8色胶印印刷机。目前,除了完成本国的邮票印制任务外,印刷厂还为卢森堡、荷兰及一些非洲国家印制邮票,并将逐步扩大业务范围。而由于欧洲地缘原因,在邮票印制方面,比利时邮政与丹麦、瑞典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比利时邮票:美感背后的高科技
谈及比利时邮票的设计印制特色,皮埃尔先生如数家珍,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本国邮票。借用一句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尽管记者也见过不少外邮,但这些比利时邮票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有些技术甚至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

比利时邮票:美感背后的高科技
谈及比利时邮票的设计印制特色,皮埃尔先生如数家珍,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本国邮票。借用一句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尽管记者也见过不少外邮,但这些比利时邮票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有些技术甚至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

第一套是采用了激光雕刻技术的蕾丝效果邮票,在纸上呈现出布纹蕾丝的逼真效果(图1)。第二套是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纪念邮票,采用了3D技术印刷,戴上特制的眼镜,会呈现出特别的立体效果(图2)。第三套是巧克力邮票(图3),比利时出产的巧克力世界闻名,这套邮票在设计上也是巧思不断,首先小全张正面带有浓重的巧克力香气,其次用手抠巧克力图案还会有巧克力粉末,最后还可以用舌头舔一舔邮票背胶,竟然有巧克力的味道!据皮埃尔先生介绍,这些背胶采用了特殊印刷工艺,安全无毒还掺有巧克力。第四套是一枚为“三八”妇女节而发行的微缩邮票(图4),小小一枚邮票上竟然印了600多个单词,内容是关于妇女权益的,创下了单位面积容纳最多单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五套是一套采用了AR技术的邮票(图5),用智能手机扫描图案,会产生立体动画效果,据介绍这套AR技术邮票是由三个在校大学生制做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特殊视觉效果邮票(图6)、透明邮票(图7)等,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时间令人目不暇接。
皮埃尔先生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一组“广场”系列邮票,此系列每年发行一套邮票,介绍比利时各地的特色广场。这套邮票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是同一系列,但每套的风格都完全不同,设计上各具特色,且特色十分突出。2012年发行的一套即上文提到的采用了激光雕刻技术的蕾丝效果邮票(见图1);2013年发行的一套采用了一字排开的长条状设计,围卷起来就是一个广场的原貌微缩图(图8);2014年发行的一套则更是广开思路,邀请了世界上五个不同国家的邮票雕刻师分别雕刻其中一枚(有一枚为中国雕刻师的作品,下文还将专门介绍),于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五种不同风格的雕刻手法,放在一起欣赏,别有意趣(图9)。
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先生送给记者一本印制精美的2014年比利时新邮预报宣传册(图10),里面每页都印有一套等大的新邮,他特别郑重强调,这个册子由于是限量发行,在比利时价格比邮票还要高。记者好奇地问发行量有多少,他答道:国内发行100册,海外发行100册。记者听后由衷感叹:如此之少,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限量发行啊。记者告诉他,中国也有类似的新邮预报,且早期的新邮预报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点两国是相通的。

皮埃尔先生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一组“广场”系列邮票,此系列每年发行一套邮票,介绍比利时各地的特色广场。这套邮票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是同一系列,但每套的风格都完全不同,设计上各具特色,且特色十分突出。2012年发行的一套即上文提到的采用了激光雕刻技术的蕾丝效果邮票(见图1);2013年发行的一套采用了一字排开的长条状设计,围卷起来就是一个广场的原貌微缩图(图8);2014年发行的一套则更是广开思路,邀请了世界上五个不同国家的邮票雕刻师分别雕刻其中一枚(有一枚为中国雕刻师的作品,下文还将专门介绍),于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五种不同风格的雕刻手法,放在一起欣赏,别有意趣(图9)。
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先生送给记者一本印制精美的2014年比利时新邮预报宣传册(图10),里面每页都印有一套等大的新邮,他特别郑重强调,这个册子由于是限量发行,在比利时价格比邮票还要高。记者好奇地问发行量有多少,他答道:国内发行100册,海外发行100册。记者听后由衷感叹:如此之少,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限量发行啊。记者告诉他,中国也有类似的新邮预报,且早期的新邮预报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点两国是相通的。

比利时邮票:背后的故事
谈及比利时邮票的发行流程,皮埃尔先生笑言: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究竟有多长呢?据皮埃尔先生介绍,在比利时,一套邮票从确立题材到最终印刷成品,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流程是这样的:比利时邮政下属有一个集邮协会,这是一个类似邮票审定委员会的组织,协会成员由社会各界组成,人数20到30人左右,全部由比利时皇家指定。这个协会每年都会收到全国各地提出的邮票发行建议大约200个左右,由协会成员投票决定每年的邮票发行计划。也就是说,协会左右着每年邮票发行的大方向。
发行计划确定下来后,协会会成立一个五人工作组,多方寻找设计师设计。一般每个选题选择三人设计,然后从三种设计方案中再选出一个最终方案。关于设计费用,记者问皮埃尔先生:那其他两个未选中的设计需要付费吗?

谈及比利时邮票的发行流程,皮埃尔先生笑言: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究竟有多长呢?据皮埃尔先生介绍,在比利时,一套邮票从确立题材到最终印刷成品,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流程是这样的:比利时邮政下属有一个集邮协会,这是一个类似邮票审定委员会的组织,协会成员由社会各界组成,人数20到30人左右,全部由比利时皇家指定。这个协会每年都会收到全国各地提出的邮票发行建议大约200个左右,由协会成员投票决定每年的邮票发行计划。也就是说,协会左右着每年邮票发行的大方向。
发行计划确定下来后,协会会成立一个五人工作组,多方寻找设计师设计。一般每个选题选择三人设计,然后从三种设计方案中再选出一个最终方案。关于设计费用,记者问皮埃尔先生:那其他两个未选中的设计需要付费吗?

他很干脆地回答:不需要,我想他们参与之前就应该了解这种竞争形势了。
记者又问:那中选的设计者会获得多少报酬呢?

记者又问:那中选的设计者会获得多少报酬呢?

他耸了耸肩答道:其实并不多,报酬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元左右,他们参与设计并不是完全为了钱,对他们而言,自己的作品出现在邮票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定下设计方案后,下一步就是印刷了。届时,比利时邮政会邀请一些名人参加新邮开机印刷仪式,比如比利时原来的女王和现在新任的国王都曾多次为新邮印刷按下开机按钮,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在印样上签字留念。“国王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皮埃尔先生愉快地回忆道。此外,每逢新邮发行,比利时邮政都会提前两天举办一个小型聚会,聚会上集邮者会提前得到即将发行的邮品,以便为两天后的首发式做好准备。总之,各种邮味十足的举措,一切都是为了集邮者。

定下设计方案后,下一步就是印刷了。届时,比利时邮政会邀请一些名人参加新邮开机印刷仪式,比如比利时原来的女王和现在新任的国王都曾多次为新邮印刷按下开机按钮,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在印样上签字留念。“国王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皮埃尔先生愉快地回忆道。此外,每逢新邮发行,比利时邮政都会提前两天举办一个小型聚会,聚会上集邮者会提前得到即将发行的邮品,以便为两天后的首发式做好准备。总之,各种邮味十足的举措,一切都是为了集邮者。

谈及邮票发行量,皮埃尔先生说:比利时邮政每年发行新邮20到25套,其中有5套左右会采用雕刻版设计。每年的总发行量为4亿5千万枚,其中4亿枚左右用于普通用邮,而5千万左右是专门用于推介给媒体和集邮者收藏用的。
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和皮埃尔先生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媒体在邮票发行中的作用。比如谈到新邮题材的确定时,他特别提到,新邮的题材要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要推介给媒体,二是为集邮者发行,三是满足普通用邮需要。皮埃尔先生所说的媒体,记者理解,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宣传,也就是说,比利时邮政将新邮作为一种国家形象的宣传品推出,并且他们将邮票的此项功能视为重中之重。确实,邮票作为国家名片,其记载历史的作用十分明晰,而比利时邮政如此重视将邮票推介给媒体,足见他们对邮票宣传功能的看重。由此延伸到邮票题材的甄选上,必将会是各种题材的反复权衡,事件、人物、艺术……哪一方面都不能偏颇。

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和皮埃尔先生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媒体在邮票发行中的作用。比如谈到新邮题材的确定时,他特别提到,新邮的题材要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要推介给媒体,二是为集邮者发行,三是满足普通用邮需要。皮埃尔先生所说的媒体,记者理解,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宣传,也就是说,比利时邮政将新邮作为一种国家形象的宣传品推出,并且他们将邮票的此项功能视为重中之重。确实,邮票作为国家名片,其记载历史的作用十分明晰,而比利时邮政如此重视将邮票推介给媒体,足见他们对邮票宣传功能的看重。由此延伸到邮票题材的甄选上,必将会是各种题材的反复权衡,事件、人物、艺术……哪一方面都不能偏颇。

另外,比利时的新邮发行计划早在头一年的10月份就已刊印成册,所有的样票会一一呈现在公众面前,第二年严格照此执行,绝不会更改,除非有意外的重大事件出现,而增印的邮票也将免费送给订户,不会收取额外的费用。“这本册子就像是一本合同。”皮埃尔先生一再强调。比利时邮政这种严谨的做事态度,对集邮者负责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比利时邮票:与中国结缘
此次皮埃尔先生来到中国,主要是为了一枚中国设计师雕刻的比利时邮票(图11)。谈到这次合作,他说:比利时邮政和中国邮政之间的合作并不多,双方除了在2003年联合发行过一次邮票外,就很少有实质性合作了。之后2006年比利时主办邮票印制者大会,才又再次接触到中国邮政的朋友,这次发行2014年的“广场”邮票系列,经集思广益,决定做一套由不同国家五位邮票设计师分别雕刻、风格不同的邮票,最终中国的姜伟杰入选。
那么,为什么选择姜伟杰呢?皮埃尔先生解释道:姜伟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邮票雕刻界也很有声誉,且这次跟集邮部门的同事沟通过,大家听说请中国的雕刻师,均一致通过,我们都觉得这样做更有全球化的感觉。
除了姜伟杰外,其他四位雕刻师都来自欧洲国家。于是,五枚风格迥异的邮票汇聚一堂,世界上第一套多位雕刻师共同完成的邮票出笼了。
谈到这枚邮票,皮埃尔先生还讲了一则趣事。他拿出一张习近平主席今年四月份访问比利时在王宫和比利时政商各界的一张合影,指了指站在习主席身后的一个人说:这位就是我们比利时邮政的CEO,习主席访比时,他接到通知将要参加会见,于是他在周五下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皮埃尔,下周一下午,我就要见到中国的国家主席了,你帮我准备一件礼物吧,当然要和邮票有关”。接到通知后,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因为周末的两天我们是不工作的。我认真想了想,决定送两件很有意义的纪念品给习主席,一是这枚姜伟杰雕刻的邮票的印样,二是他亲手雕刻的这枚邮票的雕版。等我将印样装在镜框中,雕版放进盒子里整理好,已是周一下午一点钟了,三点钟CEO就将奔赴王宫了。我赶紧第一时间将礼物送到他的手中。事后听CEO讲,接见很顺利,但现场安检很严,这两件礼物连同别人带的礼物都被放置在另外的地方了。接见完毕,宾主拍照后,CEO却把送礼物的事给忘了……于是,两件精心准备的礼物又回到了皮埃尔先生手中。
“不知道还有机会转交吗?”皮埃尔先生对此依然念念不忘。
不管怎样,这段故事显然已经成为两国邮政交流的一段佳话。
皮埃尔先生:对集邮者说
采访最后,记者请皮埃尔先生对中国的集邮者说几句话,没想到,热情的老绅士把这种例行的客套话又一次说出了亮点。
他一字一顿地说:首先我要感谢《集邮博览》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向中国的集邮者展示比利时的邮票。我觉得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在邮票方面的合作,其实不单单限于单纯邮票的合作,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合作。中国和比利时虽然相距遥远,但也可以通过邮票进行很好的合作,比如这次我们请姜伟杰雕刻的这枚邮票,仔细看欧式建筑的屋檐却带有一种中国风格,欧洲的雕刻师是绝不会这么雕的,在我们欧洲人看来,这就很有一种新鲜感,这就是一种文化交流。今后,我也希望更多地把比利时的邮票推荐给中国的集邮者,这对我们彼此都是一个认识对方的好机会。谢谢大家。
是的,邮票上的欧洲老建筑也能带有中国风;邮票上的比利时风情万种,不再遥远。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借助邮票,我们之间更近了一步。在方寸的美妙世界里,距离永远不是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皮埃尔先生的专访,想到中国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发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邮票设计上,一些细小的环节,看似不起眼的创意,对邮票收藏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方面,我们总想走出国门,开放创新,比利时邮政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借鉴。
比利时邮票:与中国结缘
此次皮埃尔先生来到中国,主要是为了一枚中国设计师雕刻的比利时邮票(图11)。谈到这次合作,他说:比利时邮政和中国邮政之间的合作并不多,双方除了在2003年联合发行过一次邮票外,就很少有实质性合作了。之后2006年比利时主办邮票印制者大会,才又再次接触到中国邮政的朋友,这次发行2014年的“广场”邮票系列,经集思广益,决定做一套由不同国家五位邮票设计师分别雕刻、风格不同的邮票,最终中国的姜伟杰入选。
那么,为什么选择姜伟杰呢?皮埃尔先生解释道:姜伟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邮票雕刻界也很有声誉,且这次跟集邮部门的同事沟通过,大家听说请中国的雕刻师,均一致通过,我们都觉得这样做更有全球化的感觉。
除了姜伟杰外,其他四位雕刻师都来自欧洲国家。于是,五枚风格迥异的邮票汇聚一堂,世界上第一套多位雕刻师共同完成的邮票出笼了。
谈到这枚邮票,皮埃尔先生还讲了一则趣事。他拿出一张习近平主席今年四月份访问比利时在王宫和比利时政商各界的一张合影,指了指站在习主席身后的一个人说:这位就是我们比利时邮政的CEO,习主席访比时,他接到通知将要参加会见,于是他在周五下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皮埃尔,下周一下午,我就要见到中国的国家主席了,你帮我准备一件礼物吧,当然要和邮票有关”。接到通知后,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因为周末的两天我们是不工作的。我认真想了想,决定送两件很有意义的纪念品给习主席,一是这枚姜伟杰雕刻的邮票的印样,二是他亲手雕刻的这枚邮票的雕版。等我将印样装在镜框中,雕版放进盒子里整理好,已是周一下午一点钟了,三点钟CEO就将奔赴王宫了。我赶紧第一时间将礼物送到他的手中。事后听CEO讲,接见很顺利,但现场安检很严,这两件礼物连同别人带的礼物都被放置在另外的地方了。接见完毕,宾主拍照后,CEO却把送礼物的事给忘了……于是,两件精心准备的礼物又回到了皮埃尔先生手中。
“不知道还有机会转交吗?”皮埃尔先生对此依然念念不忘。
不管怎样,这段故事显然已经成为两国邮政交流的一段佳话。
皮埃尔先生:对集邮者说
采访最后,记者请皮埃尔先生对中国的集邮者说几句话,没想到,热情的老绅士把这种例行的客套话又一次说出了亮点。
他一字一顿地说:首先我要感谢《集邮博览》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向中国的集邮者展示比利时的邮票。我觉得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在邮票方面的合作,其实不单单限于单纯邮票的合作,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合作。中国和比利时虽然相距遥远,但也可以通过邮票进行很好的合作,比如这次我们请姜伟杰雕刻的这枚邮票,仔细看欧式建筑的屋檐却带有一种中国风格,欧洲的雕刻师是绝不会这么雕的,在我们欧洲人看来,这就很有一种新鲜感,这就是一种文化交流。今后,我也希望更多地把比利时的邮票推荐给中国的集邮者,这对我们彼此都是一个认识对方的好机会。谢谢大家。
是的,邮票上的欧洲老建筑也能带有中国风;邮票上的比利时风情万种,不再遥远。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借助邮票,我们之间更近了一步。在方寸的美妙世界里,距离永远不是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皮埃尔先生的专访,想到中国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发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邮票设计上,一些细小的环节,看似不起眼的创意,对邮票收藏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方面,我们总想走出国门,开放创新,比利时邮政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借鉴。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