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集邮

图1

图2

图3
《香港<胜利和平纪念>邮票的诞生》(060632)一文(下称《诞生》)提及,这套邮票(图1、图2)上的英王乔治六世头像,采用摄影师多萝西·威尔丁(Dorothy Wilding)拍摄的“标准像” (图3),“仔细对比照片与邮票中的头像,可以发现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不知何者、因何缘故被反置了。”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其实邮票采用的并非上述照片,而是这位摄影师于1937年1月12为乔治六世拍摄的另一幅照片(图4),将它适当裁切后看起来就更直观了(图5)。这一头像在1941年2月26日香港发行全套6种的《香港开埠百年纪念》邮票上就已采用(图6)。更早采用此肖像的则有新西兰1938年发行全套17种的普通邮票(图7)和加拿大1939年5月15日发行的邮票(图8)。

图9
为纪念“二战”结束,英联邦国家和地区曾于1946年6月8日同时发行以《胜利和平纪念》为主题的“票集”邮票,均采用英国指定的相同图案——乔治六世头像和英国国会大厦(图9,巴拿马邮票),每套都是2种。唯独这套香港邮票例外,采用了自选的图案,因为它的图稿诞生于香港被日军占领时的集中营,意义非同寻常,在香港乃至世界邮票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图10
这套邮票后来还多次在香港邮票上亮相:1992年7月15日,香港发行全套4种的《集邮》邮票,《胜利和平纪念》以票中票形式再次出现,并用放大镜予以突出展示(图10);在1995年10月9日发行的香港经典邮票第六辑《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通用邮票小型张上,这套邮票又一次醒目地并排而列(图11)。此外,1994年1月12日发行的《香港通用邮票一览1862—1992》小册子也采用此票的局部作为封面图案(图12)。所有这些都凸现了此票在早期香港邮票中无可动摇的经典地位。

图11

图12

图13
图11小型张右侧图案选自一幅老照片,再现了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香港举行重光典礼的场景,图中可见在旗杆上飘扬的英国米字旗以及尚未揭幕的胜利纪念碑。设计者对照片进行了裁切,并将其处理成经战火熏炙的效果。笔者找到未经处理的原照(图13),发现被裁切掉的部分是一面中国国旗。而这才是历史的真实原貌,因为当年中英两国的代表共同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

图14

图15
那幅诞生于集中营的邮票图稿(图14)现珍藏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皇家邮集”中,而笔者近期见到一幅绘制更加精细的图稿(图15)。从与实际邮票的相似程度来看,可判定前者是初稿,后者为重新绘制的第二稿,其中左侧“大和”二字上有铅笔涂画的痕迹,下部年份“1944”中的“4”字也被铅笔改成“5”字。这些都与《诞生》介绍的情况相符,可以互为佐证。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