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我国和世界钱币评级体系介绍

中国金币网 

钱币评级是对钱币品相的评判,品相是指钱币物理状态的优劣和币面的完美程度。随着各国集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钱币交流的深入,广大钱币爱好者越来越关心钱币的品相。品相优良的钱币令人赏心悦目,而磨损严重、伤痕累累的钱币则无法给人以美感。 

  尽管国际上并无公认的硬币品相分级标准,但国际钱币界一直在尝试制定能适合大多数国家的标准,目前大体上先后形成了两种评定办法,即描述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 

  描述分级法 

  描述分级法是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对钱币的品相进行分级,通俗易懂,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接受,其起源很早,无从考证。目前国际钱币界主流的描述分级方法于20世纪初期开始确定,例如,美国克劳斯出版社《世界硬币标准目录》所采用的描述分级方法,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一般分为7级,描述见下表: 


  数字评级法 

  数字评级法起源于美国,是在描述分级法的基础上细化而产生的。目前,数字评级法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美国钱币协会也对《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不断地进行修订,但尚未得到国际上的完全认可。数字分级法首先将钱币品相分为三类:精制品、未流通品、流通品。在每一品类后缀有数字(3-70),以表示其品相高低。具体描述见下表: 


我国评级方法 

  2014年8月5日,中国钱币学会正式对外发布《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品相评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钱币鉴定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该标准中将纪念币品相等级定为从100分到80分,每两分为一档,共11档。(查看《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品相评级标准(试行)》) 

  评级标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比 

  在法律界,常常区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者的区别笼统而言可归纳为: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法律以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则是判例法系,法律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总结成为一套法律体系。 

  这两者的简单区分也适用于中外评级标准的差异。美国评级标准中最核心的东西是数据库,而数据库的核心是图样,也就是“判例”。中国评级标准中最核心的是指标体系,也就是“成文法”。 

  从1977年至今,ANA(美国钱币协会)制定的《美国钱币协会钱币评级官方标准》已经出到第7版,此标准对精制币的品相,关注四个方面,每版略有不同,分别为:压印效果、表面状态、原光、视觉表现。前两项偏向客观,后两项则偏向主观,每档得分在这四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和对应的图样,由2-3名评级师综合打分。 

  而2014年6月由中国钱币学会起草的《现代贵金属币品相评级标准(试行)》中,关注三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和化学伤痕,每个指标下分列扣分项。在工艺质量方面,枚举了图纹效果、表面处理和特殊工艺等可能存在的瑕疵。在物理伤痕中,区分了面状伤痕、线状伤痕和点状伤痕,并分别以数量、形状和分布扣分。化学伤痕则包括变色、污渍和褪色,以面积、色彩和分布进行扣分。评分指标和统计方式相当细化、精确。 

  简单的说美国评级公司大多数情况下依靠主观评分,更多强调的是评级师的数量与经验;而中国的评级标准相对客观性更强。之所以能够更为精确的量化,是由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客观情况决定的。它诞生的时间很短,只有30多年,所以它的制作工艺相对精良,表面状态保持较好。这样,精确量化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英国主流的评级公司的评级标准与我国类似,是从97分到100分,对应的都是美国评级公司的70分,把最高的等级划分得更细。同时美国的标准也在补充,从70级到60级,评级分数后加个*或者是加个+。 

  就如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互相补充和借鉴是当今法律界主流趋势一样,中国也有借鉴美国评级方法,梳理图样的计划,但这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积累过程,与评级公司的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