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云 来源:《中国集邮报》
据《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在美丽富饶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云南省,南至有锡都之称的个旧市,北至有铜都之称的东川市,西至有“天然石画”美誉盛产石村的大理州,都留下了一位集邮爱好者的足迹。他就是曾在这三地担任过市(州)委书记和集邮协会名誉会长,现任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去年全国集邮联新增补四位理事之一的张金康。
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二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使他太熟悉这片土地,也使他太关心这片土地,更是由于他长期担任或以矿业为主要工业或以旅游胜地著称的城市的主要领导,所以对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殚精竭虑。就连集邮活动,他也将它作为实现自己的保护家园提升环保理想的手段。他认为,将集邮文化仅看作娱乐或视为清高的嗜好,那是粗糙的肤浅的,它更重要的是一个宣传媒介,小小的方寸能将其蕴涵的博大精神引向深远之地,引向广大民众心中,这是其它宣传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他在东川市工作期间,就制作了专题邮集《只有一个地球》,大力宣传环境保护。1995年他调到大理工作后不久,就主持召开了有关洱海环境保护的专题会议,并提议举办环境保护集邮展览。他与省环保局及有关地方的领导联系协调,促成了“云南省首届环保邮展”于1997年在大理市举办。
他在担任大理州委书记期间,大力支持申请发行大理题材邮票的工作,并于1997年12月将该提案列入州委、州政府的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努力,在200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艺术节的开幕上,《大理风光》邮票隆重热烈地首发,将大理又用“国家名片”的形式郑重介绍给五大洲的人民。
他认为,一套邮票的发行或一款高品位邮品的开发,不亚于建一个“无烟工厂”,所以他亲自参加了《大理风光》邮品开发论证会和云南省集邮公司召开的邮品开发讨论会。他强调指出,适宜的邮品开发,既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行列中来,又能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但在邮品开发中应注意“适度”,切忌盲目。云南邮品的开发,应当结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应当有浓郁的边疆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应当有浓郁的边疆民族特色,应当为集邮者的集邮活动服务。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西南高原上的大理市与东北黄渤海之滨的大连市举办了集邮联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云南的邮友将他称为“集邮宣传车”,说他走到哪里就把集邮宣传到哪里,就把集邮活动开展到哪里。对此,他笑着说:“说句实话,与其说我为集邮作了些什么,不如说是集邮帮助了我的工作。”他工作繁忙,但仍然忙里“偷”闲,先后编制了四部邮集参加了地区以上的邮展。其中试验类《大理行》邮集曾获2000年省邮展一等奖、2001年国家集邮展览二等奖。很多深夜和节假日,他都是在制作、修改邮集中度过的。他常常把邮集贴片摊开在家中地板上,人也趴在地板上,反复琢磨。
每当邮友聚会,有着说不尽的集邮话题,这里完全没有地位、身份的隔阂。邮友们早就将他视为集邮的行家里手和知心朋友,与他交流集邮心得和体会,会沉浸在浓郁的集邮氛围中和享受到快乐的集邮情绪。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