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解密罗斯福旧藏(下)—— “半白日徽图”蓝1分邮票考证纪实

作者:赵 岳

释 疑

卡尔逊和罗斯福对战时的中国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关注之情,为抗战中的中国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支持。除此之外,此次香港新出现的“半白日徽图”邮票是否说明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不为世人知晓的邮情?笔者的研究朝着更深的方向迈进。

卡尔逊是在担任总统温泉公寓卫队副队长期间,与罗斯福总统结识并交往的。1937年初夏,预感“这个夏天在中国会出现很多情况”的罗斯福总统便致信给他,希望卡尔逊详细报告在中国所发生的情况,并且希望听听卡尔逊“对这些情况有什么看法。”同时,为了不引起外界过多的猜想,罗斯福总统希望卡尔逊遵循“就只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事情”的原则来报告情况。

卡尔逊曾数次致信罗斯福总统(图24),向他详细报告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信件全部寄给时任罗斯福秘书玛格丽特莱汉德(Marguerite Lehand)(图25)小姐。由于各种原因,这批信件中有些已经遗失,在美国纽约海德公园的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内保留了17封。

为更好的了解这些信件的内容,专门查阅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并给图书馆负责人发了一封邮件,希望通过书信的方式获得这些信件的复印件。很快就收到了回复邮件,告知可以以每张0.8美元的价格有偿获得信函的复印件,但一次不能少于20美元。为了能够较全面的掌握资料索性复印了所有卡尔逊写给罗斯福的信件,经过计算,一共6652.8美金。复印费于2013321日通过信用卡付出(图26),44日,我就收到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邮寄来的信函(图27)。

经过仔细研究信件的内容,发现卡尔逊曾在他的信中两次夹寄邮票给罗斯福总统。

第一次是193834日,卡尔逊当时已经完成从山西洪洞出发到晋冀根据地的考察。这是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第4封信,是他回到在汉口后在当时的美国大使馆写的。信中卡尔逊向罗斯福总统介绍了考察过程的详细情况,并向罗斯福总统谈了自己的八点感想,这其中包括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统一战线和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军队的看法,同时也报告了国民政府的态度和对整个山西局势的分析。在信中卡尔逊还记述了他从洪洞穿越封锁线,以及到达五台根据地的整个过程。在他讲述见到聂荣臻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

They already have authority to print postage stamps for use within the area (I enclose a sample of one).(图28

这句话的中文含义为:他们已经有权印制在该地区使用的邮票(我附上了一张壹分面值的票样)。卡尔逊在这里所提到的“壹分面值的票样”,应该就是1946年罗斯福邮集拍卖中的“North Shansi”,也就是大名鼎鼎1分面值蓝色“半白日徽图”邮票。

那么为什么会在罗斯福的邮集上特别标注了North Shansi的字样呢?我分析不知道这枚邮票的具体名称,罗斯福以卡尔逊在信中提到他所到达的地区名称,即In the Wu Tai area, a name I shall ascribe to all that area of north Shansi, Charhar and Hopei……(在五台地区,这里归属晋北、察哈尔、河北……)来对该邮票加以特别标注。

邮集上特别注明了Provisional(临时的),这应该是指邮票上印制的“临时邮政”。而Jan 3819381月)也从是信中内容分析而得,卡尔逊没有在信中写明他到达五台的时间,仅说明他们是122日穿过铁路封锁线,然后才到达了五台附近的根据地。

卡尔逊第二次赠送邮票是在1938815日的信件中,这是卡尔逊写给罗斯福总统的第8封信,他在信的最后写到:

P. S. I am enclosing some of the new stamps now being used in the regional area of Shansi, Charhar and Hopei, and one of the twenty cent notes of the bank of that region.(又及:随函附去晋察冀地区现在使用的一些邮票和该地区银行一张20分的纸币。)(图29

这里的“一些邮票”应该就是1946年罗斯福邮集拍卖中的“2 diff. blks of 4”,也就是“全日徽图”邮票(第一版)1分、5分两种面值各一个四方连。

罗斯福在邮集中的“全日徽图”邮票(第一版)的旁边,引用卡尔逊信中原文在贴片上注明:some of the new stamps now being used in the regional area of Shansi, Charhar and Hopei(晋察冀地区现在使用的一些邮票),同时也特别明来源:Capt. Carlson, Aug. 15 1938(卡尔逊上尉,1938815日)。

罗斯福将卡尔逊两次赠送给他的中国解放区邮票收藏在他的邮集之中,并将相关信息在邮集的贴片上用铅笔作了标注。同时,卡尔逊写给罗斯福总统信件的7个信封,也被总统收进了他庞大的邮集之中。

1946年,这些邮品被安排在第二次拍卖的第284号拍品(图30)之中,由于当时的邮品众多,加上当时人们对中国解放区邮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拍卖公司对拍品描述只是简单机械照抄了邮集上的说明,也就没有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所幸的是,当年买到284号拍品的这位藏家,一直没有散失其中的任何邮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这些邮品的完整性,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解 惑

我们在探究了罗斯福从卡尔逊处获得“半白日徽图”蓝1分邮票的详细过程后,还有一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那就是:卡尔逊是从谁的手中获得这张邮票的?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又进一步研读了卡尔逊的信件以及其它的一些资料。

从卡尔逊记录“半白日徽图”邮票的那段文字的上下文意思我们分析,卡尔逊到达五台后,与时任115师师长的聂荣臻一次长时间交谈,卡尔逊了解了一些根据地创建之初的情况,包括根据地在农业方面的发展计划和货币、邮票的发行,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卡尔逊赠送给罗斯福总统的这枚“半白日徽图”蓝1分邮票,极有可能源自聂荣臻的馈赠。但是卡尔逊在信中和其它的书籍中对这件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为此,笔者又重新寻找了研究的切入点。

193712月中旬至19382月中下旬,著名作家、《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图31)曾作为翻译,随同参与了卡尔逊在山西八路军根据地的整个考察活动。根据这段经历,周立波后来创作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其中《战地日记》记录了他与卡尔逊在前往晋北途中经历,但是,《战地日记》没有到达晋北以后的内容,而是报告文学的方式发表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这其中没有相关“半白日徽图”邮票的记述,但是我认为,周立波在《战地日记》晋北部分的原始文字中应该有所记录。因此,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看到周立波日记的原件,也希望其中的内容能如笔者所愿,那该是一段多么庆幸的经历。

虽然在周立波(图32)的文学作品中没有找到有关此枚邮票的相关文字,但是,在《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还是一些有关邮政方面的叙述,摘录部分,以供同好参阅。首先是在的“从河北南来”一段中写到:

国民党军队大部撤出晋北和河北后,邮政停止了。现在他们(指边区政府)建立了边区的临时邮政,印行了新的邮票,通行四十余县。但他们知道,这种非常特殊的组织,只是抗战时期和外间失掉了联络的临时办法,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的抗战,迟早会胜利,会把日寇完全驱逐,使中华的邮政跟其它的行政一样,在新的基础上复归统一。

然后是在“鸡毛信”一段写到:

边区现在不用鸡毛信了。边区重新建立了邮政,邮差代替了送鸡毛信的农民。他们是职业的邮递人员,不是义务的自卫队了。

 正太路和同蒲路北段被敌人占领以后,冀西晋北的邮政完全停顿了,高级的邮务人员,都已逃亡。那时候,他们曾经用过鸡毛信。但边区日益巩固而且日益扩大,鸡毛信不足以适应行政机关日益繁重的需要,更不足以效劳于商旅。于是他们便把那些没有逃亡的邮政人员召集起来,印了两种临时邮票,一种五分,一种一分,通行于边区四十三县。

 上文中所记载的1分、5分两种临时邮票,究竟是“半白日徽图”邮票,还是“全白日徽图”(第一版)邮票,周立波并没有详尽的描述。根据两套邮票的发行时间及周立波陪同卡尔逊考察晋察冀根据地的时间来判断,周立波提到的应该是“半白日徽图”邮票。 

补 记

在研究罗斯福旧藏“半白日徽图”邮票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卡尔逊写给总统(秘书)的7个信封中,有一个信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件信封(图33)贴伦敦一版孙中山像邮票5分一枚、2角一枚、13枚和北平版烈士像1角一枚,中间掉票一枚,销是民国廿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9371225日)“山西洪洞”戳,寄到美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大街1700号(白宫所在地址),封背销193813日上午9点香港中转戳。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封信的具体内容,会对这件信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封信是卡尔逊写给罗斯福17封信中的第4封,这封信完稿于19371224日,地点是在山西某地八路军驻地,时间地点的原文如下:

With the 8th Route Army,(于八路军驻地)

Somewhere in Shansi,(山西某地)

24 December 1937.19371224日)

在这封信的开始一段中,卡尔逊写到:

I am headed for the north Shansi front, and i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m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s I have come into possession of certain information which will be useful to us in case of hostilities, I must take a chance and attempt to get this letter to you by bribing a British missionary who has his post in this vicinity. Missionaries will do almost anything if you donate a litter money to the cause to which they devote their live.(我拟往山西北部的前线,如此我与外界的联系就会变得愈加困难了。若一旦发生战事,我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对我们会非常有用,所以我得冒险行事,通过对一名在附近有自己邮路的英国传教士施以恩惠而得以将这封信寄交于您。只要为这些传教士所献身的事业给予一点捐赠,他们就会为你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

卡尔逊在193834日给罗斯福总统的第5封信中又写到:

I wrote you from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8th Route Army, near Hungtung, Shansi, about the 24th of December, giving early impressions of that organization. I hope that my letter reached you in due course.(大约在1224日,我于靠近山西洪洞附近的八路军总部给您写过一封信,信中表述了我对那里的最初印象,希望这封信已及时送达您的手中。)

在这封信中卡尔逊明确指出,他在上封信中所说的“山西某地八路军驻地”实际上就是当时位于洪洞县附近的“八路军总部”。八路军总部是八路军总指挥部的简称,又称十八集团军总部、集总,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最高首脑机关。它由八路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后勤系统(包括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组成。抗战期间,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和抗战的需要,八路军总部驻地曾有过多次变动。

    卡尔逊在信中所说的“八路军总部”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在高公村的驻扎时间从19371125——1230日,共计35天,卡尔逊就是在这个期间到达并由此出发访问晋察冀根据地的,等到卡尔逊2月中下旬返回时,总部已转移至赵城县马牧村(今洪洞县马二村),马牧村总部的驻扎时间为19371230日——1938220日。就在卡尔逊回到马牧村再次见到朱德总司令的第二天清晨,总部又向浮山县寨圪塔乡山交村转移。

信件的内容说明卡尔逊的这封信是在八路军驻地完成,然后传教士以私人邮路送到洪洞县,再通过洪洞县的中华邮政寄往美国。由于战争条件所限,这类见证抗战期间从八路军根据地发出的国际信函应该非常罕见,此信极有可能是唯一能够有材料证明的邮政实例。

这么一件有历史价值的信封,封上的掉票就成了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经过对邮集700多枚邮票的仔细寻找后,笔者竟然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袋内,发现一枚同样销盖民国廿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9371225日)山西洪洞戳记的北平版烈士5角邮票一枚,经过比对,认定这就是原来从封上掉下的那邮票(图34)。票归原位,破镜重圆,不仅为罗斯福旧藏“半白日徽图”邮票的研究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使得本段的题目“补记”变得最为恰当不过。

经过如此深入的探究,隐藏在罗斯福旧藏“半白日徽图”邮票背后的谜团终于被一一化解,我们在了解邮史、学习邮识的同时,更品读了中国抗战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瞬间。

除了自身的珍罕性外,卡尔逊当年赠送给罗斯福的这枚1分邮票更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不仅见证了卡尔逊第三次来到中国,亲赴晋察冀根据地考察并与罗斯福总统二人之间的交往;也见证了深陷法西斯残暴的铁蹄之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抗击日军入侵的不屈和顽强;更见证了当年让卡尔逊感动,并成为国家希望和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伟大历程。

历史风云激荡,邮星闪耀东方。

[参考文献]

[1]  黄绍斋.记晋察冀边区邮票[J. 甲戌邮刊,1939,(6:19-20

[2]  则鸣.答邮图徒君之集邮日记[J. 新光杂志,1939,(7:14-15

[3]  周立波.周立波文集(第四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  米契尔•布莱克福特.卡尔逊与中国:美国人的军官、八路军的朋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5

[5]  埃文思•福代斯•卡尔逊.中国的双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6]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北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7]  高粱等.中国之友卡尔逊:纪念埃文思•福•卡尔逊诞辰一百周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邮票史(第5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  埃文思•福代斯•卡尔逊.卡尔逊论战时中国[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0]  刘肇宁.与张、钟笑炉的一段邮缘[J. 集邮博览,20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