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方寸辉映人生——唐秋涛

来源:《集邮博览》

    他曾是一名军人,后来成为一名法官,小小的邮票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成就了今日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唐秋涛。

 

    第一次接触邮票是在1961年的家乡初中,从北京四中转来的同学何宝仁,有两本集邮册,上面插满了中外邮票,其中一本是花卉邮票,一本是动物邮票。这让他开了眼界,也知道了集邮这个名词,但理解的程度也就是攒邮票而已。

 

    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枚邮票,是在1965年。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开始集邮时,只是收集信销票,花钱买邮票那是很奢侈的事情。1965年发行纪112“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邮票时,花3角2分钱买了四方连排印的四枚邮票。2角5分已经是他在学校里一天的生活费。当然,这枚四方连邮票至今还安静的躺在他的集邮册里。

 

    打开这一本本集邮册,仿佛走进他如烟的过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也如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热血沸腾的“革命串联”征程。一路前行一路家书;但因为没有邮识,不懂得保存实寄封,虽然叮嘱家人保存信封,也只在意保存邮票。

 

    到他真正走进集邮应该是在部队。1984年6月20日,秦皇岛市集邮协会成立,作为驻秦部队的一名军人,以特约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历任理事、常务理事,还一度负责邮展工作。在他负责邮展期间,协会唱出了三部曲:一、让有组集愿望的集邮者有机会参加展览;二、让参展者懂得怎样编组竞赛类集邮,举办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普及邮展评审规则及集邮制作知识;三、让有潜力的作者得到推荐,逐步走向省展、国展乃至国际邮展。

 

    这一本本记录他青春、寄托他理想、满含他心血的集邮册,满满的写着一个词,那就是热爱。而其中他的最爱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首日封。每当看到它,如同听到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声音如同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因为心仪已久,在中国1999世界邮展时,花了100元从一名俄罗斯邮商摊位上买得。它始终是他手心里的宝。

 

    而让他名满集邮圈的邮品却是一部邮集: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1945-1958》邮集在世界邮展两次获得金奖。

 

    当然,秋涛不仅仅是集邮的追随者,是一名成熟的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对于FIP 的评审规则、集邮的冷与热都有自己独到的解读。

 

    对于FIP,也就是国际集邮联合会。既要学习、适应,也要不拘泥,不迷信;有条件参加的,就要遵守他们的规则;至于国内邮展特别是基层邮展,就没必要受那些规则的限制,门槛过高,会影响甚至扼杀大家的积极性。

 

    而集邮的冷与热,则应该理性看待。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集邮的发展出现一些曲折是正常的。冷与热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但无论冷与热,年少一至老之将至,集邮,始终是秋涛一生的最爱。

 

    是啊,小小一邮票,寄托了老人一生的情感,也辉映了他所有的荣耀。

 

    爱集邮,爱生活,爱我们生逢其时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