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浅谈黑便士对中国大龙邮票的影响

  我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到今天已面世整整125周年了。作为中国邮票的开山鼻祖,百余年来,它一直是邮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今很小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发行日期、设计者、版式等。提到中国的第一套,自然联想到世界的第一枚。那么,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邮票对38年后才问世的中国海关大龙邮票的面世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大龙邮票的主图含义与黑便士一脉相承。我们知道,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主图是英国当时的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时的侧面浮雕像,是大英帝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因为那时世界各国都没有发行邮票,英国发明的邮票无疑成为各国的榜样,此后各国在发行邮票时,自然都纷纷效仿这一作法,即大都针本国的国王、君主设计为邮票的主图。如1847年美国发行的首枚邮票,图案为首任总统华盛顿的肖像;1849年比利时王国、1850年西班牙和1851年意大利等国家发行的首套邮票也都是用本国国王的肖像作为图案的。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在首枚邮票上采用公众崇拜的“神像”来做邮票图案的。比如1849年法国首套邮票的图案是“谷物女神”色雷斯头像;1861年希腊首套邮票的图案为希腊神话中“信使之神”赫尔墨使;1853年南非好望角发行了非洲最早——也是世界首枚三角形邮票,其主图为“希望女神”全身像;等等。无论是用国君还是用神像来做邮票的图案,都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权位的崇尚和尊敬,邮界曾将早期邮票称作“老人头”盖源于此。 

  与欧美相比,亚洲各国发行首枚邮票相对较晚。但在“西风东渐”的文化传播影响下,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早期邮票采用了帝王将相或神佛的形象,比如泰国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面世38年后的1878年也诞生了本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据史料记载,1840年在英国黑便士诞生的同时,英帝国主义以武力打开了古老的长期封闭自守的中国大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辟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为通商口岸,并开办“客邮”邮局。清政府总税务司兼办邮政,当时由英籍客卿赫德主持海关邮政,并负责筹发邮票。大约在1876年下半年,海关当局开始设计邮票图稿。然而,大龙邮票最终设计者至今仍是个待考之谜。但不管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大龙邮票实实在在地袭承了黑便士的选题理念。“龙”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皇帝权威的象征,登上中国首枚邮票的主图,应该是顺理成章。笔者臆见,1878年为光绪四年,若仿西方一些国家将国君搬上邮票,光绪在大清史上并非显赫之君,如采用康乾两帝作邮票主图,却也时过境迁,采用“龙”图统而代之,则恰好地表达了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寓意,无疑是上上的选择。这说明设计者(是费拉尔还是马斯有待查考)受黑便士的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皇帝、国君是“真龙天子”的概念世代传袭,绘入方寸的“龙”既是泛指又是特指,极具中国文化特色,与黑便士主图的寓义大同小异、一脉相承。 

  其次,大龙邮票的构图结构与黑便士如出一辙。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黑便士邮票与大龙邮票的构图结构何其相似乃尔。它们都是采用的“九宫格”构图法,正中间是主图,四个角及上下左右分别嵌入相应的文字或图饰,体现出了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均衡美。所不同的最主要之处在于左右下角两格,黑便士于此两格植入不同字母,类似数学上的坐标来确定每枚在全版中的位置;而大龙邮票则将邮票面值的数字植入这两角,形成双面值对称,此举不如黑便士为后人研究鉴别大龙的版式带来了很多麻烦。另外,黑便士左右两侧中枚竖向设计成装饰性花纹图案,而大龙邮票则分别设计成局名和大写面值,但总的格局仍属同一结构,与黑便士如出一辙。其实,这种构图方法一直也不失一种比较成熟和优秀的邮票设计方法,在此后不久发行的小龙邮票“万寿”邮票,以及民国时期中华邮政发行的大部分邮票,也都延袭和采用了这种构图方法,可见黑便士邮票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 

  第三,大龙邮票的其它特征与黑便士异曲同工。大龙邮票从实用价值角度来看,与黑便士相比确有着传承和优化的表现。作为邮政史上划时代贡献的黑便士一诞生就具备了现代邮票的大部分特征,如面值、背胶、水印、防伪等,至今仍为现代邮票的发行使用所继承。大龙邮票与黑便士一样,保持了较小的票幅,非常方便使用。黑便士一诞生就考虑到了防伪,除采用印刷效果好、难以仿造的雕刻版印刷外,构图上设置了字母暗记,不仅作为版式区别的一个创举,也是一种先进的防伪手段。在这方面,大龙邮票采用凸版印刷的效果,同黑便士雕刻版的防伪造作用是相同的。 

  提到防伪,不能不说水印,黑便士邮票采用了带小王冠水印的专用纸印制,每枚票都有一个清晰的王冠水印,这是普通纸不具备的,使造假者望而却步。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大龙邮票却没有带水印,受当时物资匮乏所限,所用纸张还薄厚不一,仅仅在后期印刷的部分阔边大龙邮票中出现极少数的造纸厂英文字母水印,还被打孔机切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防伪意义不大。至于涂背胶作为邮票主要要素之一从黑便士开始就深为各国所接受,中国大龙邮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大龙邮票同黑便士相比,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齿孔。而黑便士是无齿孔的,直到1854年阿切尔发明了打孔机,才开始给其后的红便士和蓝便士打孔,使邮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作文曾参考刘肇宁先生《大龙邮票》和《中国集邮报》有关文章,一并鸣谢!) 

  (编者按:如果纯粹模仿,何不将慈禧太后的头像印上邮票?据说当时确有此意,但慈禧不愿使自己的尊像被邮戳污染乱盖,因而否决之。再则,当时的名义皇帝还是光绪,上太后不上皇帝的头像,如何向国民与国际交待?故中国第一套邮票采用龙图案是折中方案,外国人设计,套用黑便士构思便不以为奇了。)


作者: 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