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史研究》第3期上,韦希佳、刘刚二位邮友介绍的《不常见的给据邮件》,其中有些却是极平常的。
首先,以“联行专用”邮政快件封为例。该文列举了一种“由于预印的0.80元资费早已过时,故收寄员另外加盖了‘……1元0角0分’的紫色修改印记”,就十分常见。邮政快件资费从0.50元调整为0.80元,再调到1.00元,最后调升到2.00元。每次资费调整的新资费初期都有这种另外加盖修改印记的“联行专用”邮政快件实寄封产生。还要讲明一点,所加盖的修改印记,并非收寄员加盖,而是由交寄此类快件的银行自行加盖后再交寄的。所以这类印记的形式和规格都不相同。
“邮电公事封”中的给据邮件同样也不少见。凡是集邮资历稍长者,多与邮局人员有些交往。而这类“邮电公事封”,并非内部必须存档之物,多数都是随手丢弃了。若你找他们索要这种空白实寄邮电公事封,一般都是可以得到的。
至于“难得一见的稀缺邮品”中提到的湖南跨世纪纪念封。根本就不是稀缺邮品。外省情形如何,笔者不敢断言。起码在湖南,可以讲遍处都有。说不定你到长沙邮市的实寄封堆中,一、两元一只,随便可以买到,甚至几毛钱一只买到也是可能的。该文对此封的表述也有些不当。“激光防伪变色高级签条,但却没有查根”,何谓“查根”?只有“存根”一说。同时,也不是“售给邮政职工每枚官价12元”,而是凡团体单位购买都是如此。“时至今日‘邮资’还属有效”,就有点哗众取宠了。如你手中尚有此种新封,不要说拿到营业台去做EMS交寄,不会被接受,就是写上收、寄件人地址投到邮筒中,绝对会退回补资,或盖欠资戳寄往收件人。
“图十二为一裸寄的挂号邮件”,从所附图样看,纯粹就是废物利用,用一只废封拆开来,在其背面贴出差的汽车票作报销凭证存档使用。从附图的上图可以看出是“收件人地址:澧县财政局交”,估计下一行应为“收件人姓名:×××同志收”,而不是“寄信人名址为‘澧县财政局’”。这张一个普通挂号实寄封的残片,绝不是“珍罕的实寄邮品”,更不是“对于后人研究湖南澧县文革时期的邮政史、汽车客运史”的“不可多得的文物证据”。
图十三的“(邮1118)特种挂号信函”封,也是极普通的邮品。图十四“机密挂号信函”封,同样如此。作为机密信函寄发的邮件种类很多,仅以每年的高校招生档案来说,各地高校招生办要收到多少有“机密”字样的挂号封呢?这不是很常见吗?
还想罗嗦一句,该文的列表中,其信封背面的多种型式中,有一种“封背‘什么也没有’型”,这种“什么也没有”,实在令人……
拙文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师友批评。对韦希佳、刘刚邮友多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作者:李子成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