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陈复祥拍得“红印花小一元”的时间

  全国集邮联组织编篡的《中国集邮史》(1999年版)第二章第四节子目二“著名的中外邮商”里述及:“1912年12月,陈复祥以银220两在上海鲁意斯摩洋行拍得‘红印花小字当一元票’,后转售给周今觉”。每读及此,笔者“疑惑”之感便油然而生。 

  其一,陈复祥生于1902年,到1912年,连头带尾只有十一虚岁,怎么能拿出220两银?在当时,220两银可是个巨额款项。当年一石米为1200文,而一两银可兑1600文。那么,220两银可购进将近300石大米(一石等于120市斤)。一个小孩拿买300石米的银子去买一枚邮票,可能吗?! 

  其二,1912年,陈复祥还没有开始集邮,哪里知道“红印花小一元”邮票价值几何?据周今觉讲:“陈复祥亦先余五六年从事集邮矣”(见《邮讯》一卷八期8页《所望于老邮学家者》一文)。据此算来,陈复祥最早于1918年开始集邮。 

  其三,《申报》广告证明,英商鲁意斯摩洋行拍卖邮票,最早始于1920年1月,由品司主持邮票拍卖。陈复祥怎么能在当年没有拍卖邮票的鲁意斯摩洋行拍得“红印花小字当一元”? 

  最近,笔者翻阅《国粹邮刊》影印全辑本,在该刊1942年第六期三版,读到陈复祥撰写的《念(即“廿”)年前绵嘉义之华邮第二次拍卖纪略》一文,才弄清了陈复祥拍得“红印花小一元”的时间。陈复祥在文中写道:“卅一号 红印花小一元新脱胶微薄,贰佰念两合美金壹佰卅二元。按:此票为余新购得,合叁佰念八元。于翌年让予周今觉君,价为叁佰伍拾元。如此品相者,今日市价,约值美金叁佰元,亦未超过当日拍价三倍,孰谓华邮价值,已登峰超极哉”。 

  《中国集邮史》中将1922年12月发行的事,莫名其妙地提前了十年,不知是笔误还是资料不确。(摘《武汉邮苑》)


作者:  鲍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