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新中国邮票之最—续篇(28)

   第一枚古塔邮票—《首都名胜》邮票第2枚《北海》邮票 

  《首都名胜》邮票发行于1956年6月25日,共5枚,其中的第2枚是《北海》邮票(志号:特15-2),画面上展示的是北海公园太液池、永安桥及琼华岛三者间的优美景色。在琼华岛上,有白塔一座,高矗在岛之巅,是北海公园内最突出的建筑。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康熙、雍正时因地震塌毁,先后两次重建。白塔为喇嘛塔,高35.9米,下面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须弥座,承托覆钵式塔身。塔身上部为细长的十三天,上为两层铜质伞盖,边缘悬铜钟14个,最上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   第一套民族风情邮票—《西双版纳风光》特种邮票   《西双版纳风光》邮票(志号:T55),1981年1月20日发行,全6枚,黄里设计。邮票画面展示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景色,有清晨的秀水、奇特的傣家竹楼、澜沧江畔的雨后彩虹、贝叶树丛中的缅式寺庙、迷人的版纳月夜景色和象火一样的凤凰木花开,更多的还有傣家姑娘婀娜多姿的倩影。邮票展现了一幅绮丽、优美的少数风情画。西双版纳为傣语间译,直译为“十二千田”。西双版纳美丽富饶,林木葱郁,珍禽异兽众多,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为傣族主要聚居区之一,还有汉、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彝、回、佤等族。

   第一枚少数民族特色建筑邮票—从《侗族建筑》特种邮票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筑,美丽而又神奇。1997年6月2日,我国首次发行了反映少数民族特色建筑邮票—《侗族建筑》(志号:1997-8),共4枚,分别是贵州侗寨普遍使用着的公用建筑物鼓楼和花桥(即风雨桥)。鼓楼2枚,是从江县的增冲寨鼓楼和百二寨鼓楼;花桥2枚,是黎平县的地坪花桥和高近田间风雨桥。鼓楼为伞型建筑,侗族有寨必有楼,建寨先建楼,因为鼓楼是全寨包罗一切社会性活动的公共活动中心。花桥,是集楼、桥于一身的建筑,多架于田间溪流或大河要道处,因为是在桥上建廊亭以供人遮风避雨,故花桥也叫风雨桥 。侗族建筑都用榫衔接,不用根铁钉,并与侗乡淳朴的民风混然一体,充溢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中华古典民族建筑中的一支奇葩。


作者:  方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