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成都建国中学的一群在校学生凭着一股热情,开始筹备成立怡友邮票研究会。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们于11月18日将邮票会正式成立,“怡友”之意,一指以邮会友,二指1945年是“已酉”年,暗示邮票会成立于已酉年。
该会宗旨:“提倡集邮,研究邮学,砥砺攻错为主,除集邮外,决不涉及其他事项。”实际上,他们对当时的国共和谈寄与了很大希望,这从邮文的字里行间,以及对解放区发行毛泽东邮票的报道可以看出。
邮友邮票会的会刊为《行远邮刊》,1946年元旦创刊,编辑先为方清兴,第二期时方清兴因病辞职,改由陈炳谦担当。会长丁昌佑,另聘知名集邮家赵善长、汪剑魂、张枕鹤、吴孔昭为名誉会长,吴乃器、钟笑炉、赵翔云、叶季戎为编辑顾问,李弗如、李有年为名誉顾问,起步颇有声势,一年内会员人数已达300名,永久会员42人。但是毕竟是以学生为主,会费收缴情况不理想,加上物价飞涨,至1947年便不得不停刊,会务也随之告停。
《行远邮刊》共出了7期,刊名题字却由吴孔昭等4人分别题写。16开每期6版,一般有2版刊登会员名录与广告,重要邮文在一二版,主要有:《南平凸版国父遗像邮票》(吴楠选)、《集邮对》连载(祁祥麟)、《大东渝版票暗记刍见》(谦)、《发展我国集邮事业及组织联合会之我见》(昌佑)、《中信版‘印花纸’之研讨》(钟笑炉)、《研究邮学的思想与态度》(陈炳谦)、《坐井观天录》连载(海燕)、《关于“合并”“联合”与邮会会员之观感》(蒹葭)。此外还有“新邮点滴”、“转载”、“编者留言”、“邮坛动态”等栏目,内容还算充实,亦无稿荒之忧,可惜终因人员离散、经费紧张而停刊。
作者: 吴荣先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