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编组《邮政快件》邮集的体会

  开办快件业务时,我从未想要以其素材编组邮集,直到1998年,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快件信封突发其想,可否编一部邮集?编邮集,谈何容易,况且搞此专题的人不少,自然是劣势,可人多便于切磋交流,又是优势。抱着“重在参与”的初衷,本着“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傻劲上了战场,两年多光景,居然搞出一部多达8框还像模像样的快件邮集,实在始未所料,体会自然多多。

  1.邮识引路。我花了不少时间查找、收集集邮报刊有关快件方面的文章、规则,详加记载,消化吸收。同时向集邮所成的行家请教,云南宋涤生、河北程德王圭、天津李柏林都是这方面起步很早、对我启蒙不厌的老师,老程每次来函,更是十几大页,一年下来,收益匪浅。

  2.广泛收集。只要涉及快件方面的邮品,先收上再说,一部邮集,没有比进入集子多达数倍的素材,断然难编一部好的邮集,这方面应感谢市工行和农行的相好,无偿给了我两麻袋联行封,也感谢我市邮商黄君廉价让给我数以千计的快件实寄封,加上云南宋老支援我邮局内部不同式样的快件作业单式如虎添翼,要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能有这么好的基础。

   3.精筛细选。为尽可能提升邮集素材难度,重中之重,首推1987-1988年实行快件邮资标签阶段,其中开办首日封必不可少,且越多越好,这方面素材占一框。其次,诸如军邮、机要、保价、混贴及信箱开出等快件实寄封、超重封不可缺一。为此,不惜四处寻觅,八方求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乐,也就在其中。

  4.继续充实。一部快件邮集不可能一蹴而就,须不断完善,多方探讨,不段推敲,才能把它在快件中的地位,在邮集中的分量和难度体现出来。邮集虽已编出,只算是毛坯,还要边充实边提高。一生哪怕只编组出一部成功的邮集,也属难能可贵了。
作者: 曾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