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沦陷区的大型邮刊《天津邮刊》被迫停刊以后,津沽地区邮坛一片空白,为促进邮人交流,天津“万邮馆”馆主黄钟善慨然出资,创办新的邮刊《万邮简报》。1943年6月的创刊号上,有一则极为简短的发刊词:“自《天津邮刊》停刊以来,华北邮界,顿趋沉寂。返视申蓉邮友声气之蓬勃,邮学著述之风行,能无愧赧?爰创办本报,藉作嘤求之意。然读者或将疑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同人在计划创刊之先,亦曾考虑及此,并已作种种预防对策……总之,吾人此时,惟思尽最大之努力,勇往直前,务使本报按月出版,以期毋负读者爱护之热忱。”为防不测,他们还预存了一年以上的纸张。
杨耀增先生在其所著《津门邮事》中说:“1943年6月,万邮馆主人黄钟善,委托黎震寰代为编辑的《万邮简报》出版,这是当时华北唯一较正规的邮学刊物。钟笑炉、陈志川、崔显堂、张伯江等人,经常为之撰写稿件。”
16开的《万邮简报》,第一期仅2个版面,发行以后,稿件纷至而来,故二、三期,四、五期,六、七期,八、九期合刊出版,4个版面,十至十二期合刊6版,十三至二十二期各4版,1946年4月的终刊号二十三、二十四合刊6版。一至二十四期合计70版。由于印刷质量较好,即使是郑州集邮小组1999年重新影印的合订本,也很清晰。
《万邮简报》为铅字横排,每期必有邮商社广告,文章短小精悍,也不乏高质量的长篇,多采取连载方式,如张伯江的“邮话”,宝邮楼主的“邮集之布置与题注法”,邮小子的“邮币近况”。崔显堂的“中国邮政片草目续述”是继谢鄂常《中国邮政片草目》的续篇,以及“邮局公用信封简目”、“中国纪念绘图明信片”、“中国邮票册”等邮政用品介绍文字及附图。钟笑炉的文章有“谈梳子式打孔机”、“仿版五角票已有三种版型”、“还都纪念之加盖版式及原票版式”、“谈国葬纪念票”、“华北仿版票之版号”。黎震寰自费出版的《中国邮票图鉴全集》问世后,引起邮界重视,陈志川、张伯江均在该刊详加评价。此外还有“我国之汇兑用纸”、“新旧之辨”、“蒙疆纪念戳谈”(幼辉)、等佳作。《万邮简报》地处华北,故有关华北六区加字票的邮文较多,如“邮话”多谈当时见闻和掌故,“邮市近况”反映天津、上海的邮市动态,其他谈邮册的使用、中国邮票上的名人简史等专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99年6月,郭润康先生曾为复印本《万邮简报》作序:“从1943年6月创刊,迄至1946年4月停刊,历时3年,跨越沦陷期和光复期2个历史时期,中间6次合刊,其中1943年出12期,1944年出9期,1945年出1期,1946年出2期,可见其出版之艰辛。”而今,当我们查阅历史资料,撰写集邮史时,不由对当年的集邮前辈肃然起敬。
作者: 吴荣先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