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上海大龙邮票“二龙戏珠”试印票

  在清代,人们之所以把邮票称之为“龙头”,皆因从1865年上海工部书信馆发行上海大龙邮票(开始,1878年海关邮政又发行了海关大龙邮票,1897年大清邮政局成立之后,正式发行的邮票还是没离开“龙”的图案,而且这种“蟠龙”图案的普通邮票一直伴随着“大清国”寿终正寝之故吧。作为“中国邮票之滥觞”的上海大龙邮票(参见吴凤岗遗作《工部大龙与海关大龙之比较观》一文,刊于《金竹邮刊》第4卷第4期)之所以选用“龙”为其主图,就是要向人们表明它是中国邮票这一“身份”,因为“龙”是“大清国”的“标志”,”它是当时中国国旗或国徽的主图复印自宣统二年出版的《官商便览》一书第1页),这也是与当时各国邮票选题大都集中在国王的头像、其神像或图腾、国徽及王族族徽等这一主流相吻合的。 

  上海大龙邮票在设计伊始并非仅有如图1这种“云龙”图案。在周炜良博士的遗作《上海工部书信馆大龙邮票》一书中,专列出一节来介绍该票的“试样票与试印票”,其中的“试印票”囊括了收藏于集邮家手中的以及上海档案馆的与正式发行的上海大龙邮票之“云龙”图不同的10种“二龙戏珠”图试样票(参见该书第53至55页)。 

  “二龙戏珠”试印票的设计来自何方? 

  原来“大清国”为了向不同级别的外国人“授勋”,专门制备了5个系列不同样式的“勋章”(参见《官商便览》第3页)。显然,这种“二龙戏珠”试印票是受了图6第一行这3种“勋章”的启发而设计出来,均由赤金地珐琅双龙制成,除大小略有差别外,其“珠”中央所镶嵌之材质也不同:颁给“各国之君”者为“头等第一”,所镶嵌者为“珍珠”;颁给“各国世爵大臣、总理各部务大臣、头等公使”者为“头等第三”,所镶者为“光面珊瑚”。因此,图5所示的“二龙戏珠”试印票所采用的题材,也是源于“大清国”已有的现成“样板”,并非是哪一位邮票设计师个人的创作发明。


作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