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老邮刊中,著名邮学家陈志川自办的《国粹邮刊》因独具一格,学术性强且立场公正,雅俗共赏,发行量不大,而一度洛阳纸贵,引起收藏者的追求,并促使他在世时于1958年再版200套,仍然供不应求。1977年3月11日,陈志川因心脏病突发去世,1982年,原籍湖北武昌的台湾省集邮家王忠振用自己的退休金影印《国粹邮刊》全套共43期,以纪念陈志川逝世5周年。
《国粹邮刊》1942年3月10日创刊,陈志川主编,以陈志川的上海国粹邮票公司名义出版,16开,每期4至10页,每期印数600-2000份。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邮刊。1942年3月至1944年7月出1-33期,抗战胜利后又出9期,期号续前,到1946年6月1日共出版4卷42期,1950年4月陈志川在香港出版第5卷第1期为最后一期。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邮刊、特别是集邮者公认的优质邮刊的价值日显。嘉德拍卖公司在1999年的邮品拍卖会上,第1029号《国粹邮刊》42期全,因国内无一存此全份者,拍卖底价2000元,拍卖成交价高达9500元。
陈志川(1916-1977)是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和邮商。浙江绍兴人,笔名肖尘、司马驿、驿斋。曾就读沪江大学和浙江财专。1940年6月-1945年3月,在上海开办国粹邮票公司。1942年3月-1950年主办《国粹邮刊》杂志,1943年起断续负责编辑《新光邮票杂志》,1948年5月担任主编。1947年-1948年任新光邮票研究会主席理事(会长)。1949年去香港,1951年9月-1956年11月任香港《上海日报》的《集邮天地》专版主笔。1957年移居台湾省,任《新生报》的《邮林拾萃》专栏主笔。
陈志川从童年就开始集邮,毕生致力于中国早期邮票研究,尤对清代大龙邮票研究精博,素有大龙邮票研究专家誉称。文章等身,专著精深。他还是一个集邮文献迷,所收集的资料在邮坛无人匹敌。为了研究邮学和收集文献,出版邮刊,他卖掉了多年心血组编的邮集,被集邮界誉为“毁家治学”。由于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感动了当时的邮坛风云人物,诸如周今觉、周炜良父子、张赓伯、陈复祥、钟笑炉、郭润康、宋陶醉、严西峤等,都乐于为《国粹邮刊》撰稿。而今,翻开《国粹邮刊》,那些在《中国集邮史》中有名的集邮家差不多都有大作。被誉为“邮史矿”的张赓伯,一次酒后慨然答应供稿,陈志川竟当街跪谢,令张感动不已。张赓伯的邮文,每卷都有,长篇连载的《邮海沧桑录》,为中国集邮史研究留下了丰富史料。总之,今天无论是研究邮票,邮学,查证历史资料,撰写集邮史,都可以从《国粹邮刊》中找到所需。
《国粹邮刊》前42期,主要用楷体字排印,行距比宋体字略宽,读起来要省力一些,故即使是复印件,也较为清晰。在香港出的第43期,改成宋体排印,页码多至40页,另有英文邮文10页,读起来就费劲得多。该期严西峤的《解放后之上海邮市概况》一文,报道了1949年5月至1950年初上海邮市的情况,经典国邮价格基本不变,邮商出口邮票交易逐渐增大,前苏联邮票爱好者在上海举办邮展等等,为解放初期上海集邮状况留下了珍贵史料。
作者: 吴荣先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