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地》创刊于1986年1月,香港东方集邮文化中心(后改名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主办,朱桐主编。初为正16开杂志,自第11期开始改版为大16开,均为四封彩印,内页60-112页不等。创刊号及9、10期合刊后均有4--8页彩扩。刊期原定为双月刊,但实际上有时2个月,有时3个月出一期直至第13期停刊。售价1-10期为港币6元,第11期15元,第12期20元。
《收藏天地》出版前后两年半,其间历经艰难曲折。主编朱桐在1990年3月《集邮界》创刊号的创刊感言中曾经回顾了这一历程。离开《邮票世界》后,再出来创办另一份内容更广泛,融邮票与书画于一炉的《收藏天地》。可惜,文化刊物的出版,在香港这个讲求实际的社会,绝非一件易事,否则就不会流传那一句“谁要害人破产,就劝他去办文化刊物”的金玉良言了。因此《收藏天地》一开始经费就捉襟见肘,举步艰难,自第九、十期合刊起,更需要逐步和一家紫砂壶商合作,直至第十三期出版后,再由这家紫砂壶商把出版权转让给一位日本收藏家,我也一如既往一直工作到有新的编辑队伍能够接班才功成身退。
《收藏天地》的封面设计,第1-8期还是多种多样的,有古画、瓷器、藏书票、火花、邮票、首航封、首日封等。但自9、10期合刊起,就改成清一色的紫砂壶了。封面的变化,印证了《收藏天地》的出版历程。
我第一次听说《收藏天地》这份刊物,已是它停刊五年之后,从广州羊城邮票社出版 的《广州集邮》的售书目录中,得知有《收藏天地》第1-8期出售,每期5元,於是连同其他邮刊一齐购了回来。后来在其他邮刊上看到出售《收藏天地》者,也仅止于8期,因此认为可能8期就是全套了。特别是查阅了1994年6月出版的《中文集邮报刊目录第一编试印本》(冯锦濂,牛忠林编著),该目录所列香港《收藏天地》也仅1-7期,更增强了我这一信念。但话说回来,心中总觉得不踏实,一直在寻找真凭实据,可是七八年下来,还是没有弄清楚全套究竟是多少期,再加之成都又没有补购渠道。在这种背景下,我于2001年3月将这8期《收藏天地》转让给浙江一位集邮文献爱好者。
也许是我与《收藏天地》特别有缘,过了不久,在旧书市场淘书时,竟又淘得完整的8期,其品相不亚于我的原藏,这下子我就珍藏起来。2002年10月又从常州王建平先生处换得第9、10期合刊及第11期,后来偶然看到香港东方文化中心的售书目录,从中证实《收藏天地》的停刊号是第13期。
我于《中国邮史》2003年第4期登出一则小广告,购《收藏天地》第12、13期,半年以来,毫无反应。没想到,上个月在成都送仙桥旧书地摊上竟又淘得一本第12期,真是天助我也,现在只缺第13期停刊号了。拙文在《中国邮史研究》上发表后,希望藏有此期的同好者,将此残缺的邮文补齐,为集邮文献爱好者提供一份完整的资料。
这里顺便提一下,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与中国珠海东艺轩联合主办,于1997年4月20日推出了《收藏天地》跨21世纪普及版新1期,主编仍为朱桐。16开杂志,黑白印刷(包括封面),每期12-24页不等,售价1、2期港币6元,3、4期合刊10元。与1986年创刊的《收藏天地》相比,无论是内容,印刷都逊色多了。据安徽仇勇先生告诉我,他藏有1、2及3、4期合刊共3册。是否还有后续,不得而知。
现将《收藏天地》各期出版时间及主要邮文(其余收藏类的内容从略)简介如下
第1期,1986年1月。主编:朱桐。主要邮文:台湾古画邮票逐套谈(小纲);往日布约翰第八十四次拍卖;贺年片漫话(孔浩鸿);云南历史地名邮戳读(胡民选);关于省名日戳(朱桐);集邮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课,品相课程;中国创办历届航空运纪要(赵善长);神农之虎与生肖邮票(白玉琢);新加坡极限片选介——桥梁(新加坡曾德昌)
第2期,1986年3月15日。主要邮文:红学最新珍闻(黄光诚);一本实用价值极高的集邮工具书——《世界邮票地名译名手册》评介(张业承);集得专钻得深,觅得勤——介绍新加坡集邮家张家寅先生(周树楠);早期广九火车邮戳(马少立);来自新加坡的虎年邮展邮品(宗周);邮票设计家刘硕仁简介;瑞典发行蔡振华纪念邮票(廖玉康);新加坡极限片选介(新加坡曾德昌);有趣的欠资封(树楠);一套没有“对外”发行的纪念封(丈大华);台湾古画邮票逐套谈(二)(小纲);中国各地虎封选介(姚文群等),浅谈收集中国印花税票(晓春);著名画家郑震,端木礼海绘制的梅花首日封(翟宽);临潼县邮局启用风景日戳(赵善长)。
第3期,1986年6月1日。主要邮文:印花税票(蔡木雄);一鸣惊人——-访新加坡集邮家张美寅先生(周树楠);韶山特戳,新姿妖媚,首日启用,鲜为人知(周林);中国创办航空邮运纪要(二)(赵善长);台湾古画邮票逐套谈(三)(小纲);浅谈首航封(朱桐);泛美飞中国首航封(美国廖玉康);信销地名戳票收集漫话(朱桐);收集旧票的乐趣(任尔勤);中国印花税缴款单简介(董光呈);评新加坡全国邮展(新加坡李达);中国风景日戳集锦(华熹);关于火车邮戳(林建濠)。
第4期,1986年9月1日(上期预告出版日期)。从本期起改为《收藏天地》编委会编辑,执行顾问:朱桐,张美寅。主要邮文:“驱帝城”邮封(思良);《黄山》邮资明信片发行首日在黄山(锦山);香港临时邮局录(邮录);台湾的古代人物普票(小纲);澳门地图邮票(周钜明);一地两局的趣闻(赵人龙);也谈韶山新特戳(李铁珊);中国风景日戳集锦(续上期)(华熹);蔡伦与纸(姚文群)。
第5、6期合刊,1987年1月1日。主要邮文;中国创办历届航空邮运纪要(三)(赵善长);1851-1863新斯科舍珍邮拍卖(关原);杨英风和中国首套镭射景观邮票(刘仁);澳门庙宇邮票(周钜明);两种不同票幅的纪68票(朱涛);香港--桂林首航封(林涛);香港——大连首航封(缨);也谈泉州——福州首航封(蔡友农);吉隆坡的中国邮驿史展览封(小纲);七十年代的邮票公司年历卡(田健行);观邮访篆该(刘堂伟);八大山人三百六十周年诞辰原地纪念封(黄天壁);五十年代纪特官封的异趣(澳州庄家杰);云南邮驿史(随朝)(胡民选);“普东一”橙红青蓝刷色邮简的版式(许明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戳琐谈(郑德堃);文革联行封图鉴(征求补充稿)(朱桐)。
第7期,1987年3月10日。主要邮文;四川仪陇纪念朱老总诞生一百周年发行的邮品(李鸿远);澳门跨海大桥开幕典礼纪念邮票(周钜明);“纪念邮戳”辨(郑德堃);新中国邮票研究文录(田健行);“国内邮资已付戳”之我见(戴家康);新加坡共和国邮政状况(黄志强);关于邮件附加费(朱好奇);临时加盖的澳门航空邮票(邝日昌);福州至南京首航实寄封(叶永贵);世界珍邮拍卖(关原)。
第8期,1987年6月1日。主要邮文:英女王访华纪念明信片;与诸葛亮有关的两枚日戳(张伟栋);旭力集邮公司珍邮拍卖(关原)乌库火车首日戳(徐锡良);五十年代信封(大庆);中国创办航空邮运纪要(四)(赵善长);根西的香港票中票(廖玉康);浅谈首航邮品(朱桐);谈自制航封(许源海);云南历史名邮戳志(胡民选);大连至京首航封(孙伟麒)。
第9、10期合刊,1987年9月15日。主要邮文:姚钟华与牛年邮票;美国发行移民纪念邮票(管康林,舒越中);香港战时邮务史展览(陈国富);澳门一枚人为错体邮票(邝日昌);新加坡的史丹利•吉本斯通信拍卖(关原);中国创办航空邮运纪要(五)(赵善长);香港新普票发行花絮(小周);香港首套生肖邮资标签发行;值得重视的三个澳门首日封(老蔡);西安碑林邮亭的风景日戳(马骥);首日封真伪及其他(田健行);老集邮家朱星南(刘肇宁)。
第11期、1988年1月1日。改大16开本之首期,执行顾问:赵锦、张美寅、朱桐。主要邮文:香港第一个邮戳(永良);值得重视的香港邮史品(关原);值得重视的澳门首日封(老蔡);从邮封上看新加坡旧街道(新民);澳门慈善印花邮票(邝日昌);吉本斯的世界珍邮拍卖(关原);漫话禁烟邮票(遇洁)。
第12期、1988年3月20日。本期改同锦锋贸易有限公司出版,总编审:赵锦,执行顾问:朱桐,张美寅。主要邮文:香港错齿邮票趣介(永良);世界珍邮介绍(金子);圣母显现花地玛纪念邮票(周钜明);新加坡史丹利•吉本斯的通讯拍卖(关原);漏印黑色的澳门乌类首日封(廖玉康)。
作者: 穆纬文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