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集邮报》报道,5月6日在石家庄市举办的邮品拍卖会上,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丰富多彩的匈牙利邮票》,以20元起拍,最终以140元的价格易主。集邮文献深受市场青睐,这在5月5日上海拍卖行2000春季邮品拍卖会上,也得到充分的证明。那天拍卖的第411—420号拍品,推出了10组民国旧邮刊,都以“无底价”即100元的价格起拍,引起了热烈的争逐,结果,绝大部分以高出几倍、十几倍的价格成交。具体成交价如下: 411号.《甲戌邮刊》第1、第3卷合订本等,500元; 412号.《苏州邮刊》第2卷、《蓉锦邮刊》、《广州邮刊》、《邮苑》等共6册,300元; 413号. 《中外邮学杂志》、《邮市月报》、《香港邮票百年展览会纪念号》等共9册,300元; 414号.《新光邮票杂志》24册,1 ,100元; 415号. 《邮友》9册,450元; 416号. 《天津邮刊》第1卷1—6期,450元; 417号. 《邮学月刊》第1—4卷(缺2期),1,500元; 418号. 《中国快信邮票志》精装编号限量印刷(100本)第17号,950元; 419号. 《金竹邮刊》共12册,100元; 420号.《国粹邮刊》第4卷合订本、第5卷复刊第1期,1,300元。 旧邮刊毫无疑问是物有所值的。它们当初的印量很小,留存下来更少,没有膺品。原版旧书的文物价值,不是任何重印本所能替代的。有一句老话说:“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文献收藏的渐渐升温,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开始重视邮识的积累。 上海拍卖行的这次拍卖结果,是行家们意料之中的。如1928年周今觉主编的《邮学月刊》,四十年代陈志川主编的《国粹邮刊》,都是久享盛名的集邮学术瑰宝。这次出现于拍卖场的24册《新光》,又是相当难觅的战乱时期的杂志。《中国快信邮票志》是无锡集邮研究会孙君毅翻译的,书虽极薄,稍稍显得旧,但卡纸封面银色烫印书名,书脊又以银色缎带穿扎,显示当年制作之十分慎重。这样的原版文献,极少在拍卖会上露面,现以不足千元易手,可以预测,十年后其身价至少会翻它几倍。唯一以100元起价拍出的《金竹邮刊》,是黄糙纸印刷的,相当简陋。其实,它的价值是被低估的。黄糙纸恰恰反映了烽火年代物质条件的贫乏,这种历史的真实性,是很难伪造或模仿的。我估计,贵州邮人没赶上上海的这场拍卖。不然,难以相信在西南集邮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12册原版《金竹》,会仅以100元被人买走。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期间,有北京一位集邮家,曾委托某邮社以2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周今觉主编的全套《邮乘》杂志,后来听说没有卖掉。那个价格是否偏高?我觉得它是适当的。只是国内的文献市场,还没有热到接受它的程度。既然FIP早就把“文献”列为展览和竞赛的一类,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对收藏与研究邮书、邮报、邮刊、邮文感到浓厚的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说,文献收藏的渐渐升温,是集邮活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征兆。
作者: 林霏开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214